第641章 堅定不移(第2/2 頁)
與資源,肆意破壞、顛覆改革成果,致使這場改革最終以失敗收場。
皇帝一朝覺醒,為實現大明中興,毅然決然地推行改革,破釜沉舟的決心令人動容。
與宋神宗不同,皇帝在改革的關鍵節點上,從未有過絲毫的猶豫遲疑,始終如一地全力支援改革,為改革源源不斷地注入強大動力。也不像明神宗對待張居正改革那般態度由熱轉冷,甚至心生反感,導致改革失去了最高權力的有力支撐。
皇帝作為朝廷改革的發起者與倡導者,堅定不移地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在改革初期整頓吏治時,或許手段稍顯稚嫩,以重典治國,掀起一陣肅殺之風。
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入,皇帝秉持任人唯賢的原則,廣納天下賢才,還時常與百官展開頭腦風暴,鼓勵百官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漸漸地,身邊凝聚起一批立志變法圖強、矢志不渝堅持改革的能臣幹吏。
有了皇帝堅定的支援與倡導,百官們有了主心骨,改革動力十足,各項政策得以順利貫徹落實。
當改革推進到經濟領域時,皇帝變得謹小慎微起來。既沒有深居皇宮,閉門造車,脫離實際地制定政策;也沒有心血來潮,朝令夕改,讓百姓和官員無所適從。
皇帝不僅親自微服私訪,深入民間,與百姓面對面交流,瞭解他們的真實需求和想法;還派遣錦衣衛、東廠番子奔赴各省,廣泛收集各類經濟訊息;同時推行密摺制度,讓百官在奏摺中直言朝廷經濟改革的不足之處,積極提出最佳化策略。
皇帝如此殫精竭慮,就是害怕改革初衷雖為百姓謀福利,最終卻因決策失誤而傷害百姓利益,導致改革走向失敗。
所以朝廷在施行量地計丁政策時,有條不紊地重新編造魚鱗冊、黃冊,成功釋放出大量被兼併的土地,讓許多隱匿的人口重見天日。
在推動商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皇帝既給予商賈寬鬆的政令,又賦予商賈一定的政治地位,使得商賈階層成為朝廷經濟改革的堅定擁護者。
這場改革或許前行的速度不快,但每一步都走得沉穩紮實,讓人對大明的未來充滿希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