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我國內外人士安居的地方。對此作為接壤鄰邦之我國不能不負有特殊的責任。對於尊重我國在滿蒙之特殊地位,並能認真探討,穩定該地政局辦法之東三省實力派,帝國政府應予以適當的支援,帝國在該地之特殊地位及權益有受侵害之虞時,不問來自何方,均將予以防護。為了保護這塊國內外人士安居發展之地,應當有不失時機地採取適當措施的準備。”會議結束後,田中義一將會議所制定的綱領中的要點擬成一個絕密檔案。題為《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奏報給天皇,因之後來稱為《田中奏摺》。東方會議後,日本加緊了控制中國東北的步伐。時東北軍首腦張作霖面對日本政府對華侵略和掠奪的政策也只好強壓怒火百般忍耐。
(一百二十二)
張作霖原本遼寧省海城人,生於一八七五年,家境貧窮,讀過一年私塾,十九歲當兵。憑機智慧幹並學成獸醫,不久升為哨長(相當於排長)。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張作霖離開軍隊,回京在海城靠獸醫技術謀生。東三省地廣人稀。土匪眾多,且多馬隊,張作霖依靠獸醫技術常為土匪醫馬。因而結交了許多綠林朋友,不久也投身綠林,拉起了一支二十多人的隊伍。因為張作霖機警過人,性格豪爽,行俠仗義,廣交朋友和善待部下,時間不長,隊伍擴充套件到二百五十多人,勢力大增,影響頗大。一九零二年清廷對其招撫。張作霖接受了招撫後,歸順地方政府,任管帶(相當於營長)。後因剿匪有功升為統領(相當於團長)。辛亥革命後,張作霖部受*北京政府改編,張作霖任中將師長。不久又升為奉天督軍,兼省長。張作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政治頭腦異常敏銳,成為執掌奉天實力的頭面人物後即插手於北洋軍閥間的派系鬥爭。縱橫捭闔,逐利奪權,相繼擊敗了段祺瑞、曹錕、吳佩孚等對手,脫穎而出,迅速崛起,使奉系勢力大增。張作霖因之也就成了能夠控制北京政府的實力派人物。較長時間北京政府的內閣組成和選舉總統沒有張作霖的首肯則不能維持其統治。
卻說北洋軍閥孫傳芳、吳佩孚、張宗昌被北伐軍相繼打敗後,為了維持北洋政府的統治,和*南方政府相抗衡,遂慫恿張作霖成立安國軍政府,並推舉張作霖為*北京政府的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於一九二七年六月十八日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就任陸海軍大元帥之職。張作霖就任大元帥後,雖然多年企圖問鼎中原的夙願得以實現,但並沒有因為實現問鼎中原的夙願而衝昏頭腦,遂一心致力於統一中國之大業,並密切關注日本國對中國的政策綱領、政治、軍事之動向。而對日本在滿蒙享有的特殊利益並未予以優先考慮,因之使日本大失所望。不久張作霖的高階特工蔡智勘刺探獲悉田中義一主持召開的東方會議的全部內容,迅速報告給張作霖。張作霖為東北數省及中國的安危憂心忡忡。為獲得世界輿論對日本擴張野心的警惕和對落後國家及中國給予支援,乃將田中奏摺的中心內容“惟欲征服*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倘*完全被我國征服,其他如小中亞西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於我。使世界知道東亞為我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在戰略上和外交上,將來欲制服*,則必以打倒美國勢力為先決問題。並準備在北滿地方與赤俄相沖突等內容公之於眾。一時間世界輿論紛紛指責日本,惹得日本對張作霖更為惱火,恨之入骨。
一九二八年四月蔣介石重任北伐軍司令後將自己所率領的軍隊改編成第一集團軍併兼任總司令,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各部依次編為第二、第三、第四集團軍,並以馮、閻、李三人依次為第二、第三、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從京漢,津浦兩線北上大舉北伐。張作霖先以北京政府最高首腦的身份和南方軍洽談,願以黃河 為界,維持南北對峙局面遭到北伐軍拒絕後,遂自任總司令,令孫傳芳、張宗昌為副總司令。將全軍編為七個方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