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5 頁)
成郡攜美隱跡,訊息傳回京城,裴念慈正與安帝之姐對弈。聽聞後淡然一笑,落下一子,曰:“君既無心我便休,子不我思,豈無他人!”
待父兄得勝回京,裴念慈即提出比武招親。裴琰也居然同意了女兒這個驚世駭俗的要求。
惜乎當時武林少年英雄凋零,擂臺三日,竟無一人能勝過裴念慈。裴念慈震斷長劍,嘆:“我若為男兒身,必執掌武林牛耳,睥睨天下豪傑!”
此話傳回王府,裴琰大笑。
倒是裴洵對這話念念不忘,他登基為帝后,不但封了幼妹為慧貞長公主,還封其為武林盟主,真正是“執掌武林牛耳,睥睨天下豪傑”,傳為一時佳話。
但更令人稱奇的是,裴念慈最後竟然看上了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孔秀才。孔秀才不喜武力,裴念慈便將寶劍束之於閣,洗手親做羹湯,布衣服侍公婆。
有民間傳言:新婚之夜,孔秀才逼裴念慈立誓,不得以孃家之力助其考取功名,方才踏入洞房。
後孔秀才果然高中探花,至於其兩位大舅子有沒有在中間出一把力,不得而知。
只是裴洵登基後,孔探花死活不願意入朝為官,遂在翰林院編史,終老一生。
桓稗
一、滕皇后與“南子之亂”
桓國由於元帝廢順帝,又經歷“南子之亂”,威帝宇文景倫執政期間諸事在後來的史書中多隱晦不明。但對滕皇后之記載卻十分詳盡。
傳言說是元帝雖廢了順帝,但對順帝之母,當年的滕皇后卻十分敬重。私下也曾常嘆“滕皇后雖是南人,卻實當得起‘母儀天下’四字。”
滕皇后乃華朝人,眉目清華、溫婉端凝。威帝宇文景倫借其父滕瑞之智謀,登基為帝,即立其為皇后。
滕皇后好讀書、通禮儀,生性節儉、殷勤恭順。其深明大義,屢有明諫。威帝在滕瑞等南人士子的支援下對桓國軍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屢遇阻力,每遇煩燥不安之時必到滕皇后宮中小坐,經皇后悉心勸慰,便會心情轉好,威帝也因此對滕皇后十分敬愛。
但宮中屢有傳言,威帝宇文景倫最愛的並不是滕皇后,而是一名月戎國女子。該女子還與威帝生下了一個兒子,即威帝未登基前從月戎國帶回來的一個男嬰。但威帝始終沒有承認此事,只是收這名男嬰跋野風為義子,後封為鄭王。
滕皇后卻對此類傳言一笑置之。她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威帝側妃所生諸子以及義子跋野風皆一視同仁,親自教育。
元帝自幼喪母,也是滕皇后將其收於膝下,悉心撫養成人。所以元帝后來雖廢順帝,卻始終對滕皇后滿懷敬意。
光宅四年,滕皇后病重,臨終前拉著威帝的手,囑其不要妄動干戈,道:“華朝軍力強盛,桓國十餘年變革,部落貴族人心不穩,不宜南征,切記切記!”又流淚叮囑其父左相滕瑞放棄執念,不要再勸威帝南征。
可惜威帝及滕瑞不聽其言,仍於次年發兵南下,仍舊敗於裴琰手下。
滕瑞舊傷復發,死在回上京的路途之中。
威帝先失滕皇后,再經戰敗之痛,又失滕瑞,傷心不已,回上京後,在滕皇后陵前坐了三天三夜,痛哭流涕,撫碑泣道:“朕愧未聽皇后之言,今時今日,朕才知朕之所愛竟是皇后!”
威帝自此鬱鬱寡歡,朝政也多有懈怠。其執政前期所進行的改革也因滕瑞之死而漸有擱置。
威帝死後,滕皇后所生之子登基,是為順帝。
但桓國五大部落貴族對威帝的漢化政策積怨已深,遂於大業四年召開了廢棄多年的五部聯盟會議,指故皇后滕氏所生長子桓順帝有南人血統,廢順帝,赫蘭王登基為元帝。
元帝登基後,即廢止了威帝期間頒佈的各項改革條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