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5 頁)
仁道:“我該替王爺好好答謝黃捕頭。既然已經查出了劫匪,那艘空船也不必再打撈了,不如明日我作東……”
黃芩打斷他道:“先生好意,心領了。明日還有公務在身,請孰在下不能奉陪。”
郭仁道:“也罷,公事為重,改日再相請黃捕頭。”
接下來,兩艘大船一先一後,燈火閃亮地載著那許多屍體駛離了大運河,往高郵州府而去。
第二日,黃芩起了個大早,隻身一人靜悄悄地往樊良湖上去了。
眼下北斗會已浮出水面,他急著甩開寧王那些人,單獨行動,只因想到了一種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不能讓郭仁知曉。
他想到的是,‘秋毫針’等人也可能是北斗會的人。如果的確如此,他們之前隱匿在樊良湖上,就是為了或接應、或增援大運河上的劫匪。事發當日,那些劫匪極可能在劫了船後直接拐入樊良湖,與等在那裡的‘秋毫針’等人匯合。
寧王那一船貨物,無論是珠寶,還是金銀都數量眾多,沉重無比,絕不是幾個人能輕易搬走的。是以,劫船匯合後北斗會必然另有行動。
他們會有什麼行動?
是駕船帶貨,直接矇混過關?還是暫時將賊贓藏在樊良湖裡?
聽李甫所言,北斗會老大“天魁”極不簡單,此次劫船很明顯是蓄謀已久,應該會考慮到上、下扎口遭到嚴密搜查的可能性,否則,也不需另派人事先隱於湖上接應了。所以,他們應該不會選擇冒險駕船直接運賊贓過關。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暫時將賊贓藏在湖上某處,人手四散開去,先分頭上岸避風聲,等風聲過後,再回來將賊贓用貨船運走。
但這偌大的樊良湖,賊贓會藏在何處?
黃芩想到了楊福、林有貴,想到了楊福是死在西夾灘附近,而林有貴深夜點燈也是在西夾灘到黃林蕩的水路上。
楊福被殺一定是因為看到了什麼。
那麼,他看到了什麼?
林有貴點燈是要給人查探水路。
那麼,讓他查探水路的是何人?
如果楊福不可能看到運河上的劫船案,那他被害的原因也許就是目睹了北斗會將賊贓藏匿在了某處。
假如林有貴的確給人點燈查探水路,那他此舉可能正是為北斗會查詢安全的地點,以便藏匿賊贓。
林有貴會不會是北斗會的一員?
這一切會不會是北斗會計劃好的一部分?
林有貴一家為何被滅門?會不會因為北斗會發覺自己這個捕快已懷疑上了他,為免節外生枝,所以狠下毒手?
若果真如此……想到這裡,黃芩心下不禁生出幾份內疚之意。
不管怎樣,除了北斗會劫船這一事實外,其餘一切都還只是他個人的猜測,所以,他要去親自去查探一番,只盼能在西夾灘到黃林蕩的水路上找到些線索。
至於郭仁,若是將這些想法告之他的話,不管能否證實,他必然上報寧王。寧王那樣的人,只會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怎肯善罷干休。到那時,他定會明裡暗裡,或官府或綠林,派更多人手前來高郵搜尋。須知,官府來人,不僅要把百姓家養的豬、羊、雞,鵝盡都吃了,只怕還要盤纏打發他等;而綠林來人,仗著有人撐腰,更會無所顧忌,強取豪奪。那樣一來,不但樊良湖裡要掀起淘天巨浪,高郵州百姓也不得安生。所以,黃芩對郭仁隻字不提,只想先行搞個清楚明白,再做計較。
黃林蕩附近,蘆葦叢生,水流莫測。
眼見已是晚霞如血、日影西斜的傍晚時分,有一人還在拔弄撐蒿,駕著一葉小舟於密集的蘆葦叢中細細搜尋著。
這人就是黃芩。
他已在這條水路上搜了許久,卻仍未見到什麼可疑跡象。這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