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勇奪北平九門(第1/2 頁)
朱允炆剛登基一年,廢削五王,各地藩王人人自危,對他的信任度已經降到最低,朱棣起兵的時機到了。
在先帝的設計中,藩王是拱衛皇室而存在的。
在朱允炆不顧一切凌厲削藩的過程中,藩王對他的拱衛之心已越來越淡。
兵部逮捕燕王的密令和張昺請旨的密疏,被一位普通的吏員看見,並偷藏起來。
這位吏員名為李友直,在北平布政使司當差。
李友直之所以能接觸到這樣的機密檔案,是因為能力出眾,
沉穩幹練,不僅擅長公文寫作,而且能說會道,頗受張昺看重。
李友直是一個有志向的聰明人,並不滿足於當一個資深老吏。
為謀求發跡,李友直有意投靠燕王,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
現在,他已經找到了最好的投名狀,於是大膽去燕王府告密。
李友直是張昺的部屬,朱棣不敢輕信,誰知道他在耍什麼花招。
為表明忠心,李友直把張昺的密疏獻上。
朱棣收下密疏,便讓李友直回去。
開玩笑,李友直哪敢回去?
他拼命求饒,死活不肯離開王府。
看來,李友直的話是真的。
事不宜遲,得先下手為強。
他讓張玉、朱能等人把所有可用的兵力全部調入王府,準備拼死一搏。
僧兵六百,暗衛五百,王府護衛和丁壯加在一起八百。
總共不到兩千人。
各店鋪均有一些身手不錯的夥計,加在一起近千人,但是不能輕率調集,以免打草驚蛇。
朝廷在北平及周圍的兵力多達三萬,數量相差懸殊,不能硬拼,只能智取。
朱能建議擒賊先擒王,先設法擒獲張昺、謝貴。
道衍所獻的突襲之計是這樣的:既然朝廷派人來王府緝拿犯事官屬,咱們可以根據所列罪名先將他們“抓”到一起,然後派人去告知張昺、謝貴,請他們過來緝拿。張昺、謝貴聽後必定會來王府,咱們提前安排壯士埋伏在端禮門,等二人一到,立馬將他們綁起來。
朱棣決定依計行事。
接到朱棣的邀請,張昺、謝貴起初疑慮重重,不願前去。
但是見到抓捕官員的名單後,他們放鬆了警惕,決定帶領部眾去王府拘拿欽犯。
或許,從一開始,他們就沒覺得燕王有能力與朝廷對抗。
可能他們認為:燕王裝瘋只是為了逃脫罪責,保住爵位;燕王獻上名單是為了表忠心,而非設陷阱。
無論如何,後來發生的事實證明,他們的判斷是錯的。
由於建文帝朱允炆此時尚未下旨削去燕王爵位,按照規定,張昺、謝貴的隨從部眾未經燕王許可不得進入王府。
身為朝廷官員,張昺、謝貴得按規矩辦事,讓部眾在王府大門外面等。
朱棣正拄著柺杖坐在王府內,迎接張昺、謝貴的到來。
張昺、謝貴提示朱棣,儘快交接有罪官屬。
朱棣神態悠閒,招呼他們坐下,並且吩咐下去,設宴款待。
二人著急辦差,一再催促。
朱棣熱情地拍著他們的肩膀,“急什麼?本王病體初愈,感謝兩位大人的關心,這酒非喝不可,不喝就是不給本王面子,張大人,你說你是不是得給個面子?謝大人,你呢?”
張昺、謝貴只得客氣地解釋幾句。
“不是不給王爺面子,實在是因為有公務在身,不敢耽擱”。
“是啊,王爺,喝酒有的是機會,先交接吧”。
朱棣哈哈一笑,“你們倆淨跟我客氣,喝頓酒能破費什麼?本王跟兩位大人投緣,來,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