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問答(第2/2 頁)
不知道崇禎帝誤解了自己的意思,說完便畢恭畢敬站在一旁。
但是隨後的提問,又讓趙文的心裡面警鈴大作。
“那你對遼東戰事有什麼看法呢?”
這話可不是現在的趙文能回答的。
禍從口出,禍從口出。
不管怎麼說,都會留下把柄。
好像是看出來了趙文的擔憂,崇禎帝又特地補充道:
“無需多慮,不管說什麼,朕都恕你無罪。”
崇禎帝的話就如同一顆定心丸一般,讓趙文心裡面能安心一些。
“臣以為,擊破遼東建奴易如反掌!”
好狂妄的小子!
崇禎帝微微皺眉,有些不悅,就連身邊的不懂軍事的親隨太監王承恩也覺得這小子不太靠譜。
果真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麼。
上方的幾人還在暗自思考的時候,趙文又繼續補充,
趙文接下來的話才是重點。
“若要解決遼東頑症,還需從朝堂入手。”
“你繼續說,王承恩都記下來。”
王承恩默默拿出紙筆,要把趙文的話給記下來。
“遵命,自遼東戰事以來,我軍幾乎勝少敗多,深究原因,實是出自朝堂之上。”
“遼東主帥頻繁更換,新任總督尚不能熟悉各部,凝聚戰鬥力,建奴便會打過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自然組織混亂,會打敗仗也不奇怪。”
“而工部下轄兵仗局,軍器局所產兵甲火器質量越發不堪。”
“有的大炮還沒炸到清軍,就先自己爆炸,炸死了自己的火炮手,長此以往,自然讓人不敢操刀火炮這樣的利器。”
“兵甲本來就是國家利器,但是上了戰場之後,清軍的弓弩火炮便能破甲,視兵甲於無物。”
“薩爾滸之戰後,我大明軍便一蹶不振,很難再挑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實行遠征,讓滿清有了發展時間,能夠培養士卒,打造兵器。”
“而京營卻疏於訓練,軍中不像軍中,倒像是一個鬧市。”
說到這裡,趙文想起了自己在京營軍中的所見所聞。
真是一個烏煙瘴氣。
“況且,恐怕朝堂之上是有人不希望遼東戰事結束這麼快的。
目前遼東戰事耗資頗大,遼餉更是年年加派,朝堂之上也不是個個都如同海忠介一般清廉。”
“上下其手,能夠真正發到遼東士卒手裡的十不存一,就這樣,還是佔用了陝軍的糧餉。”
“若是長期這樣,恐怕只能養出一群碩鼠,對遼東戰事毫無幫助。”
趙文的分析算是比較全面的,他關於要解決遼東,就必須先搞定朝堂的思路簡直是為崇禎帝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不僅僅是遼東戰事,很多難辦的事都可以套用這一套理論。
想到這裡,崇禎帝也是恨得牙癢癢。
“朕在這裡縮衣節食,倒是喂肥了一群貪官汙吏!”
“那依照趙愛卿想法,應該如何解決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