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1/2 頁)
&ldo;那這個愛略特後來呢,難道摩爾根對果蠅的研究也有他的一份?&rdo;
&ldo;不,這就要說到最讓摩爾根難以接受的事實了。愛略特之所以去霍普金斯修生物學,是因為他對一門當時的新興科學‐‐社會學的興趣。他從來就沒有想成為一名真正的生物學家。&rdo;
&ldo;啊?&rdo;
&ldo;愛略特堅信從生物學著手,可以對社會學的許多問題進行解答。當時他的主要觀點有兩方面,其一,他認為對動物或昆蟲的種群研究可以極大幫助到對人類社會的研究,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學會了撒謊,慣於掩飾自己的真實目的和性情,還時常披上道德的外衣,給自己帶上一重又一重的面具。但生物的原始本能是不會變的,只是經過了這一重重的面具後扭曲了,所以拿其他生物的群體模式來比對人類社會,常常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另一方面是,微觀層面上,搞清楚細胞是怎樣分工合作,以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也有利於研究整個人類社會,包括因為細菌病毒的侵入使得人體區域性或整體系統混亂,也就是生病,同樣可以用來比對人類社會的各種突變,比如戰爭、災荒造成的後果。&rdo;
&ldo;這真是天才的想法。&rdo;我一聽,就覺得非常有道理。由小見大,觸類旁通,這樣的理論,更有種哲學的美感。
&ldo;那是當然。當時社會學還處於開創期,沒有多少前人的論著可以學習,大學裡也很少開設相關課程,所以愛略特為了實踐他的理論,先系統學習生物學,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摩爾根瞭解到愛略特的真實想法後,更是大受打擊。一個生物學天賦高得讓他難望項背的人,竟然只是把生物學當成社會學研究的手段!&rdo;
我搖了搖頭,不禁有些同情摩爾根。如果梁應物算是精英,摩爾根是天才,那麼愛略特這樣的任務,該怎麼分類?讓天才絕望的,已近乎神。
或許能相提並論的,只有愛因斯坦、牛頓、達?芬奇這樣的人了吧。
&ldo;那後來呢?&rdo;
&ldo;完成了在霍普金斯大學的學業後,愛略特去了巴西雨林。那裡有原生的未受人類打擾的自然生態,複雜而神秘。在那兒,愛略特迎來了一生最重要的發現‐‐幾種菌類,這些菌類和當地的螞蟻之間,有一種可怕的聯絡。具體地說,這些菌類可以透過孢子,感染木蟻,接管並控制木蟻的軀體,令其尋找適合菌類生長的環境,並最終將其殺死。其實博物學家華萊士曾經在1859年於印尼蘇拉維西島發現過類似生物,他將之稱為&l;殭屍螞蟻菌類&r;,可惜回程的船起火,他丟失了所有的標本。不得不說,同一件事情,同一個發現,不同的頭腦,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如果是你的話,發現了這樣的殭屍螞蟻菌類,會有什麼想法?&rdo;
&ldo;我?我既不是愛略特,也不是牛頓,大概就是寫篇報導,或者編個恐怖小說吧。&rdo;
&ldo;愛略特最初思考的方向,集中在這些菌類是如何控制住螞蟻,讓它們變成聽從命令的殭屍的,他覺得也許是一種病毒,或者是什麼化學反應。不過他對生物學的研究,終究是為了社會學的目的。突然之間有一個念頭閃現,如果搞清楚螞蟻是如何被控制的,建立起一個類似的模型,是否就能對人群,甚至整個人類社會達成定向影響?&rdo;
&ldo;這太不可思議了,定向影響,你是說,控制?&rdo;我有一種深深的恐懼感,全身發冷。
&ldo;定向影響做到極致,就是控制了。&rdo;
&ldo;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