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3/7 頁)
這個王姝到不是很慌。在對女兒的保護上,王程錦做得可謂周道。
整個王家,整整十年。關於王家糧鋪裡賣的糧食的好種是從哪裡來的這件事,其實除了王程錦本人,沒幾個人知道。即便是每年都按吩咐種良種的佃戶和莊頭們,也不曉得那些種其實是王姝培育出來的。他們最多知曉這個良種外頭沒有,只有王家有。
不過光這些也足夠麻煩了。要是遇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非得查清楚王家良種的來源。抓住了莊頭的這條線追查,也是會給王姝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那儘快將人給找回來。”
除了把人找回來,還有來年沒有糧食掛鋪子裡售賣的問題:“家裡的糧倉位置,爾等可知?”
糧倉又不是小東西,藏起來就找不著。它設在哪兒就在哪兒,不可能移動搬走。再說每年下人曬完糧食得將糧食都堆進去,這根本就不避人。沒有藏不藏的問題,只有鑰匙在哪兒的問題。
他們這麼一說,王姝一想也是。
王家的田在這,佃戶在這,糧食自然也在這。清河鎮統共就這麼大的地兒,不用特意追問誰,把鎮子翻一遍過來也就找到了。就是這糧倉的鑰匙……
在座幾個人面面相覷,坐在王姝右下手的王春貴夫妻倆抬起了頭。
兩人不止是管著王程錦的私庫,糧倉的鑰匙也在裡頭。不過王程錦是個謹慎的性子,自然不可能所有的財物都交給某兩個人看管,自然是分開來。王春貴夫妻倆手裡頭只有兩把鑰匙,一個是在張家村的糧倉,一個是在四道村的糧倉。
“剩下的鑰匙在誰那兒,只有老管家知道。”可老管家去歲死在馬蹄之下了。
“那有多少糧倉可有賬簿?”
“有的。”
王春貴夫妻倆立即去取,不一會兒就拿了一小摞賬簿搬過來。
王姝接過去拿起其中一本
() 翻看了一下,按照倉庫的位置分了賬簿。
這些賬簿用了至少十年以上,糧食的收支以及每個糧倉的糧食品種,在封頁上都有記載。翻開來,賬簿做的還算不錯。每進了一筆做記錄,每挪用一筆也做記錄。記得十分精細。糧倉是王家以前就設的,賬簿也是自王家做地主便有的。
這麼多年,王家雖然從地主轉了商戶,但王程錦也沒忘了祖傳家業。只是這批賬和王家祖產,如今是王家這批衷心的家生子在管。
思來想去,先把糧倉的位置摸清楚了再說。
找到了倉庫的位置其他都好說,有沒有鑰匙不重要。畢竟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大不了把倉庫的門拆了。就是這清河鎮下屬村子有十幾個,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一兩天找不完。
“……罷了,這幾日你們辛苦一下,把家中糧倉的位置都給找出來。()”
今年一年少了一半的新糧,糧鋪的生意肯定會受到影響。不過糧倉若是有足夠多的存貨,也能應一應急。就是陳年的糧食肯定不如新糧食好,用慣了王家糧鋪糧食的客戶肯定會有微詞。屆時商鋪肯定要做價格調整,這又是一樁事兒。
樁樁件件地連在一起,打理家業的人少不得要連軸轉。
王姝琢磨著抽個空還得見一見這些商鋪的掌櫃。二月份的時候雖說見過一些人,卻沒有見全。當時王姝的處境不大好,面見掌櫃時是趕鴨子上架,根本沒想那麼深。關於鋪子裡的事情聽也就聽了一些,許多事情其實一知半解。
好在這些王家的老人總算找回來了,遇到事兒他們能頂得上。
事情吩咐下去,王姝便也沒有在清河鎮久待。當天下午便又折回了臨安縣。
馬車趕到城門口,天色已晚。
八月過後,這日頭漸漸就短了。秋風一起,夜涼如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