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追光者 MV > 第224章 晚清四大奇案

第224章 晚清四大奇案(第2/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明狗腿子時空亂敘穿越古代無理造反原神:楓丹的武道人仙大齊之君上傳奇大唐鎮國公御賜監察使養子斷親後,帶著親爹妻兒逆襲了蔚藍檔案:來自地牢的負罪者樹王大人:什麼?我成豐饒藥師了穿越之我在異世界捉鬼行屍走肉:我在末世賣軍火當老六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大夏鎮遠侯我都皇叔了,叫劉備聲大哥怎麼了大秦:我說我不當宰相,扶蘇非要封我為王!當火影與崩鐵碰撞,期待這個故事動盪的大元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

最終,魁玉向慈禧奏呈審理結果,雖然審出張汶祥曾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其女兒、兒子、舅嫂已被拿獲,但對於作案動機卻一無所獲。

慈禧對魁玉的審理結果十分不滿,於是派漕運總督張之萬前往江寧審理刺馬案。張之萬在審理過程中,由於害怕張汶祥熬刑不過死亡,他們數日未用刑,而是讓張汶祥的子女在旁邊受刑,試圖以此來逼迫張汶祥開口,但張汶祥卻側頭不看。

張之萬等人向朝廷奏結審理結果,稱張汶祥對馬新貽的怨恨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張汶祥曾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後外通海盜,因馬新貽剿滅海盜,殺死其眾多同夥,在逃海盜龍啟澐等教唆張為同伴復仇;二是張汶祥私開典當鋪,被馬新貽禁止,導致本利俱虧損;三是其妻羅氏被吳炳燮強佔,張汶祥曾攔住馬新貽的轎子控告,未被重視,心懷怨恨。張之萬等人認為張汶祥為一人作案,不存在同黨或幕後主使。但慈禧對張之萬等人的奏結大失所望。

無奈之下,慈禧下令將此案主審和司員統統更換,令曾國藩速回江寧,刑部尚書鄭敦謹作為欽差大臣攜隨員趕赴江寧複審。最終,曾國藩與鄭敦謹聯名上奏,稱“會同複審兇犯行刺緣由,請仍照原擬罪名及案內人犯按例分別定擬”,維持了張之萬等人所上書的內容,即張汶祥因之前的種種緣由心懷忿恨而行刺,無另有主使各情,尚屬可信。張汶祥被處以極刑,馬新貽併入祀賢良祠,賜諡號端敏。

“刺馬案”由於案件迷霧重重,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爭議和討論,大量的野史、筆記、小說、戲曲對案件原委有眾多說法,各個版本層出不窮,其文學意義早已遠勝歷史價值。

從這起案件中,也能看出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曾國藩的湘軍實力雄厚,讓慈禧太后深感憂心,這足以證明他在地方上的勢力和影響力之大;而在案件處理過程中,他最終維持原判的做法,也顯示出他的老謀深算和深諳官場規則。李鴻章與曾國藩在當時清朝政治格局中佔據重要位置,雖然他沒有直接參與此案,但他必然對這起案件及其背後的政治博弈有著清醒的認識,體現出他較強的政治敏銳性。

二、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司法腐敗下的冤屈悲歌

同治十二年,在浙江餘杭縣,一個普通的家庭裡,葛品連娶了畢秀姑為妻。畢秀姑因為常穿綠衣系白圍裙,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白菜”。婚後,葛、畢夫婦租了舉人楊乃武的屋子居住。楊乃武平日裡有空時,便會教導畢秀姑讀書識字,這本是一件尋常的事情,卻引發了鎮上的流言蜚語。一些好事之人開始傳播楊乃武和小白菜之間有不正當關係的謠言,為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七,葛品連突然患痧症去世。這本是一場普通的疾病導致的死亡,卻因為與楊乃武有過節的知縣劉錫彤而變得複雜起來。劉錫彤藉機報復,誣指楊乃武“奪婦謀夫,下毒害人”,並對楊乃武和小白菜施以酷刑逼供。在嚴刑拷打之下,楊乃武和小白菜被迫屈打成招。

此後,杭州府臺陳魯、浙江巡撫楊昌溶和欽差胡瑞瀾都偏信假證,判定楊乃武和畢秀姑處死刑。楊乃武及其家人不甘心被冤枉,屢次上訴,然而劉錫彤卻疏通賄賂,官官相護,案件始終維持原判。

就在楊乃武和小白菜即將含冤而死的時候,《申報》對這起案件進行了追蹤報道,引起了民間的廣泛關注。社會各界紛紛對這起案件表示質疑,要求重新審理。慈禧太后為了平息民憤,下旨將此案調至京中重審。開棺驗屍後,終於證明葛品連是因病去世,楊乃武和小白菜的冤屈才得以昭雪。歷時三年,這起轟動一時的冤案終於真相大白。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因案情曲折離奇且牽扯官員眾多,轟動朝野,被列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這起案件反映了清末刑訊逼供、官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備前宰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