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望之(第1/2 頁)
桂萼聞言道:“啟奏陛下,臣只願陛下知臣之心即可。”
朱厚照坐下來道:“且起身,卿這樣說不好,我原同前戶部尚書侯觀,現戶部尚書秦金皆言之,得君臣之間長久為美,今日卿在這裡,朕仍是這樣說。”
桂萼起身後聽聞皇帝這般說,內心久久並未平復的心更激動了起來,於是深深一拜道:“陛下識臣,臣豈能不粉身碎骨以報陛下。”
朱厚照笑道:“你看,又說胡話了。卿只管做事,想來朕的惡名早已朝野皆知,不外乎在得罪誰。”
桂萼聞言心中大定,面前這皇帝大是大非上還是清楚的,不管怎麼樣,只要皇帝想保一人,這個皇帝還是言而有信,說保就保的。
念及此又想到去年沸沸揚揚的和平冊,心中更加篤定這種想法。
朱厚照笑道:“卿且回去,好好辦差。”
桂萼便叩頭而退。
朱厚照獨自坐在御榻上,心中也是感慨萬分,說句實在話,自己和桂萼的對話,其實內心也是極為激動,但是自己剋制住了。
太祖高皇帝制訂賦役黃冊。全國率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日常公務均由里長負責,譬如催辦稅糧、軍需,協助覆實田土、勸農等正役。
大明以此為據實行“任土作貢”之制,即各地依據出產,定期進奉朝廷的制度,譬如這個地方產茶,那麼就進貢的茶即為“貢茶”。
起初還好,到了仁宣之時,土貢的數量日益增加,已形成對裡甲人戶的沉重負擔。按照賦役制度,他們還需要在衙門充當差,並分擔公費的開支。力役或公費開支,百姓生活壓力逐步增加,因為負擔不起,就逃,就躲。就成了桂萼口中閭里空虛的現象。
同時朱厚照從桂萼口中得知,不僅僅是桂萼本人,順帶其他府縣之官也紛紛效仿,只是礙於官豪之族,效果沒有成安縣的好,這說明什麼?說明地方上的實幹派是身體力行的想要解決這動搖國家基礎的問題的。
說明基層部分有識之士是認可改革賦役之法的。
沒有動力的人是高層,勳貴,勳戚,高階軍官這些人。
桂萼的口中隱約的透露出裡甲黃冊的弊端,黃冊本是每戶的人丁事產,是政府徵收賦稅和僉發徭役的依據,但是人戶為了減少賦稅額和逃避徭役,不惜以身試法,試圖把它破壞。
不僅如此,地方上的貪官汙吏門、里長門,為了貪圖錢財,謀取利益,經常黃冊造假,科斂害民,或者勾通大戶,隱瞞作弊。
百姓為什麼會隱漏田地?主要是逃避賦役,為什麼要逃避徭役,主要是因為徭役不公平。
大明僉點徭役的方式,除了極少且固定的役目,如馬戶就是按照當役者之糧額僉定外,大都採用雜泛差役,即“照人戶所分之等,不拘一定之制,遇事而用,事已即休”。
這種方式就給了吏書極大的操作空間,譬如因為差役是臨時安排的,如果需要該戶差役,那麼該戶就要立刻應當前去差役。即使在農忙時節,也要應對差役。
由於雜役皆出入於里胥之手,且官員是科舉仕途的,對待這些循吏,監督也是不夠,結合編役不拘一定之制,那麼里胥就能作弊並接受賄賂和囑託,放富差貧。
人戶逃亡,那麼稅就沒人交了,可是一縣、一府之糧稅是固定不變的,官員為了應對糧稅,就採取攤稅的方式,攤到餘下裡甲人戶身上。
接著就是徭役另一個不公平的原因,就是桂萼口中的優免,大明朝的軍戶和官員、功臣人按照規定,自身擁有的田地免除部分稅,對於丁身則免徭役,於是百姓為了逃避差役,往往把田土詭寄於優免戶內,使承擔雜役的田土日益減少。
於是在多種因素下,形成了惡性迴圈。到最後全面瓦解,結合天災人禍,造成了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