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親,二輩表,三輩四輩認不到(第1/2 頁)
現在斷親現象越來越嚴重了,早年間的農村,大年初一上舅家,初二姑家,幾乎整個正月都被排的滿滿當當的,都是提前約好,達成共識,不帶禮物前去歡聚一堂,吃吃喝喝,大人聊家長裡短,我們老表們則磕瓜子吃花生放鞭炮,追逐戲鬧,一整天都是歡聲笑語,主家也在這一天,拿出好酒好菜,說真的,那才叫過年。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我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曾幾何時,原來的二八槓換成了一腳油門的摩托車,更方便了親戚間的走動,一個電話,這邊菜還沒上桌,那邊人都到院門口了,直到最近幾年興起了去城市裡買房,許多親戚老表也相互攀比買了小轎車後,大家似乎一夜之間陌生了許多,說不出來怪怪的那種感覺。
親情成了現代社會的犧牲品。
我的記憶中,小的時候在農村,所有人臉上都是整天掛著笑容的。
當我路過左鄰右舍的家門,他們會招呼我進去吃飯、會順手塞給我一把零食糖果。
那時候大家喜歡一起幹活,幹完一家的再去幹下一家的。
大家總是團結在一起的。
晚上搬著竹椅聚到路邊,邊聊天邊享受夏天的風。天冷時,圍著某一家柴堆,互相調侃村裡剛發生的八卦。
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人,是真正意義上吃百家飯長大的。碰到誰家開飯,也不客氣,彷彿吃啥都香,沒鹽少油的菜,清湯寡水的蘿蔔是羅卜味,土豆是土豆味,吃的叫一個香。
那個時代人和人之間很緊密,也很純粹。
姑親舅愛嬸子疼的,感覺幸福的不要不要的。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有了更好的“出路”,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考上老一輩遙不可及的大學。
我們工作兩個月,可以買一輛國產的小汽車,可以買一部新出的手機。
可以選擇去從事更“高階”的工作,而不是和父輩一樣下地幹活。
但是資源總是向遠方的大城市彙集。
年輕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去追求自己的前途。
我們從村裡走進縣城,從縣城走進大城市。
踏入城市的門檻,我們享受到了更方便、更精彩的生活。
走進了繁華,但離親情更遠了。
為了出人頭地,我們需要向高位者極力討好。
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我們有時還要和身邊同事發起殘酷的競爭。
我們把精力花在了奔向財富的路。自然沒有多少時間能花在陪伴家人身上了。
很多家庭的孩子,從大學開始,回家的時間就屈指可數了。留下老人在家裡日夜盼望。
但是盼來的總是“工作很忙,沒時間回家”的訊息。
年輕人也同樣無助,大城市高樓大廈林立,卻也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肩膀。
經濟壓力太大,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想結婚生子了。
年輕人揹負的其實比上一輩更多。
以前的人,只要勤勤懇懇幹活,花錢不大手大腳,就很容易攢下結婚的資本。生小孩的顧慮,也只是“養不養得活”。
現在不一樣了,結婚的門檻多高啊?要有房有車,有好工作,有好的家庭。養育一個小孩的成本更是讓很多人絕望。
據統計,現在平均家庭戶規模只有可憐的2.62人了。也許,未來會更少。但先前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讓獨生子女兩個人卻要揹負四個老人的養老問題,城市裡老人當年都有工作,現在有退休金養老金,那農村靠種田種地的老人了,他們可沒有退休金這些呀。但是當年的政策是普及到農村和城鎮的,一樣的政策,兩種不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