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2/2 頁)
投降,以太子丹的人頭作禮物。
燕亡,只剩下了楚國,還在苦苦支撐。
第七章 [本章字數:1414 最新更新時間:2007-06-28 13:11:510]
----------------------------------------------------
秦以六國之力攻楚。
項燕以四十萬楚軍對抗秦國的百萬大軍,對峙三年。楚人在秦國的綠卡和死亡之間,更願意選擇後者,這讓王翦很不明白。楚王對百姓並不好,秦國的制度也比楚國更合理一些,況且楚國的腐敗,天下聞名。
但楚國的貴族更願意投降,唯楚有才,當時天下的人才大多出於楚國,最有有名的便是吳相伍子胥和秦相李斯。楚國計程車子人人以李斯為楷模,如果楚國被秦國吞併,他們說不定也能混個丞相噹噹。至於他們是否有李斯那樣的才能,無人能知。反正他們看著自己的國家不順眼,也不管是誰是誰非。不過如果楚王能賞他們個一官半職,他們就會為楚國的一切歌功頌德,楚王搶了別人的老婆,他們也能把這事說成是與民同樂。若說他們和貪官有什麼不同,其實就是在朝和在野的差別。
項燕戰敗,楚亡。兩軍交戰並不精彩,也沒有什麼高明的計策,王翦與項燕都是名將,誰的計策對對方都沒用。但秦兵人多,挾百戰連勝的聲威,並且總使些見不得人的怪著,也難怪,國王都幹迷人家眼睛的事,小兵還有什麼幹不出來的。
但那些追隨項燕的楚兵可以忍受自己的土地被長官以改革之類的名義搶佔,可以忍受妻兒被貴族劫掠,卻不願家鄉落入秦人之手。而更多人,可以允許文化的融合,卻不能忍受文化的強加。不管入侵者打著解放還是其他冠冕堂皇的幌子。因為無論是怎樣正義的藉口,入侵的結果,必是奴役。倒是楚國的官吏和精英,投降起來唯恐落在別人的後面。項燕沒有投降,他自殺了,臨死前遺言&ldo;楚雖三戶,亡秦必楚&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