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2 頁)
正因為是細節,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實際上,任何制度都是由許許多多細節組成的,沒有細節,就沒有制度。政治改革就要從各個制度細節做起。但在意識形態和道德橫行的情況下,任何細節都可以被意識形態化,被道德化。等到沒有人去做細節了,那麼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制度衰退下去。到一定程度,制度或者被輕易推倒,或者自行倒下。問題在於,在制度消亡之後,新的制度還得從細節做起。
自近代以來,中國的各個社會群體,因為革命的需要,學會瞭如何把一件具體的事物意識形態化、道德化,而從來不知道如何把一種意識形態和道德轉化成為具體的制度細節。如果這種情形再繼續下去,一味地追求大制度的變革,中國的制度建設很難有一個光明的前途。
原刊於《聯合早報》2011年6月14日
第五部分 開放與政治轉型
開放政體與中國的政治轉型
中國政治轉型的方向是什麼?民主化可能是個不可迴避的大方向。儘管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一些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民主的實踐,但總體上來說,民主還是停留在可求而不可得的地步。很少人會相信國家層面的民主化會很快到來。不過,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認,中國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民主化的壓力。原因很簡單,一個日漸開放的社會要求一個開放的政體。
如果說中國人追求民主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那麼到現在已經近一個世紀了。民主化未能成為現實,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在這一個多世紀裡,追求民主只侷限於少數精英人物中間,是作為一種政治理念來追求的,中國社會整體並沒有巨大的民主要求。當總體社會還是封閉的情況下,很難建立一個具有開放性的政體。
現在的情況則大不相同了。民主對政權本身的生存和發展來說顯得越來越重要。雖然當政者還沒有很大的推進民主化的意願,但從長遠的觀點看,拒絕民主化會有很大的代價。民主化涉及政治領導人的合法性問題。領導層的代際變化不可忽視。毛澤東、鄧小平屬於政治強人,他們的合法性來自革命,社會上很少有人會對此置疑,也很少有人會對他們所享有的權力構成挑戰,即使有,也從來沒有成功過。但在後強人時代,政治領導人必須把其合法性建立在人民的意志之上。胡錦濤新領導層執政以來一直強調以人為本,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瞭人民意志的重要性。
沒有民主,政權運作的有效性也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這裡最主要的是體制性腐敗。反腐敗運動年年不斷,從江澤民時代的強調法制和法治,到最近幾年把重點放在執政黨內部的權力制約,都沒有很好的效果,腐敗依舊嚴重。就中國的情況而言,最主要的問題是掌權人物沒有外在的制約。政權的封閉性對基層政權的負面影響最大。這些年來,基層政權已經出現了黑社會化的現象,並且越來越嚴重。民主當然消除不了腐敗,不過包括開放的媒體在內的諸多民主實踐能夠對政權的腐敗構成相當有效的制約。
政體的封閉性也影響政權和人民之間的溝通。政權不向人民開放,政府的意志就不能反映人民的意志,政權本身就會得不到人民的支援。一些學者已經注意到,中國的官僚系統正越來越成為一個具有自我封閉性的&ldo;新階級&rdo;。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糾正,長此以往,政權就必然和社會失去相關性。而一個與社會不相關的政權很難說會有強大的合法性基礎。
政權如果是封閉的,其制定的政策即使具有良好的願望,也很難轉化成為社會的現實。在後強人時代,很多很好的政策越來越難以實施下去。僅以收入再分配為例,新一屆政府非常及時地提倡親民政策,把政策的重心從以往的新興社會階層逐漸轉移到包括工人、農民在內的弱勢社會群體,但現實的情況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