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故聖人有所遊,而知為孽,約為膠(第1/4 頁)
林帆置身於雲霧繾綣的紫霄峰之巔,此地仿若人間仙境,靈氣仿若實質化的薄霧,在每一寸空氣中氤氳瀰漫。仙禽靈動的鳴啼不時劃破靜謐,似在吟誦著自然的詩篇。遠處,一掛磅礴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壁奔湧而下,如一條璀璨銀練垂落,濺起的水花在日光的輕撫下,折射出如夢似幻的五彩光芒,宛如天女灑下的琉璃珠玉。
林帆身著一襲月白色道袍,衣袂隨風輕輕飄動,腰間束著的青色絲絛更襯出他身姿的挺拔與飄逸。他手持一柄拂塵,正全神貫注地清掃著道觀前的石階。每一下動作都沉穩而專注,彷彿在清掃的不僅是石階上的塵埃,更是內心的雜念。
“林帆,你可知何為道?”一道蒼老卻蘊含著無盡威嚴的聲音,仿若從悠遠的歲月深處傳來,打破了這份寧靜。說話之人,正是林帆的師父,玄風長老。
玄風長老鶴髮童顏,一頭銀絲整齊地束在頭頂,長鬚飄飄,宛如仙人臨世。他的目光深邃如淵,彷彿能洞悉世間一切奧秘。身著玄色道袍,袍上繡著的金色符文在微光中若隱若現,彷彿在訴說著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林帆聞聲,停下手中動作,恭敬地轉過身,微微低頭,臉上滿是謙遜與敬重。他沉思片刻,腦海中如走馬燈般閃過平日裡研習的道藏經典,以及師父的諄諄教誨,而後緩緩開口:“徒兒以為,道是天地萬物執行的根本規律,是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至理。它蘊含著宇宙的奧秘,掌控著世間萬物的興衰榮枯。”他面容清秀,眼神中透著堅定與執著,那是對道的不懈追求。
玄風長老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又接著問道:“那你覺得,如何才能尋得這道呢?”
林帆皺起眉頭,內心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過往那些在燭光下研讀道經的夜晚,那些在靜謐山林中打坐冥想的時光,一一浮現在眼前。他緩緩說道:“徒兒認為,需清心寡慾,遠離塵世的喧囂紛擾,摒棄一切雜念,潛心修行,方能有所感悟。就像我們在這清幽的紫霄峰,遠離世俗的繁華與紛爭,專注於內心的修煉,或許能更接近道的真諦。”
玄風長老卻輕輕搖頭,目光望向遠方連綿起伏的山巒,山巒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水墨畫。他語重心長地說道:“道無處不在,並非遠離塵世就能尋得。你看這世間萬物,皆有道的痕跡。那翱翔天際的飛鳥,憑藉著本能自由穿梭於藍天白雲之間,順應氣流,搏擊長空;暢遊水中的游魚,在清澈的碧波里自在遨遊,隨波逐流,怡然自得。它們順應自然,各安其命,這便是道的生動體現。”
林帆心中猛地一震,臉上露出疑惑之色,忍不住問道:“可師父,我們在這道觀中修行,每日誦讀經文、打坐修煉,不正是為了擺脫塵世的牽累,追求更高的境界嗎?難道這與您所說的道,有所不同?”
玄風長老捋了捋鬍鬚,目光溫和地看著林帆,猶如一位智慧的長者在引導迷茫的後輩:“修行並非逃避,而是要在塵世中歷練,在紛繁複雜的世事中保持一顆本心,不被慾望所左右。故聖人有所遊,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斫,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道,不是在與世隔絕中領悟,而是在人間煙火裡,在面對善惡、得失、生死時,依然能堅守內心的本真,順應自然的規律。”
林帆默默品味著師父的話,心中似有一道微光閃過,卻又難以完全抓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眉頭緊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試圖在師父的話語中,找到那把開啟道之大門的鑰匙,卻感覺道彷彿就在眼前,又遙不可及。
就在這時,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陰雲密佈,厚重的雲層如黑色的幕布,迅速遮蔽了明媚的陽光。一陣狂風呼嘯而過,吹得道觀前的樹木沙沙作響,枝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