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第一次上朝(第1/2 頁)
翌日
顯徳殿
百官臨朝
入殿,分兩側而立。
李世民坐在上首。
臺下的百官見到隊伍中的李修齊時,便開始竊竊私語,又左右張望,還時不時的看向前方的尚書左僕射宋國公蕭瑀。
李修齊雖已達到上朝的品階,但其卻一直未參與朝會,李世民也知李修齊公務較為繁忙,涉及多處,需長安城內外來回走動,故令其無需必要參加朝會,還令內侍將每天的奏章抄錄一份送去詹士府。
不少人都已經知道了昨日的事情,而且還聽說,甚至昨晚前往蕭公家中得他親口所說:
今日陛下要貶黜於他。
正待眾人私下互相交流時,臺上有內侍唸到:
“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師,宋國公蕭瑀,肆意妄為,造謠生事。
今,削去其國公之爵,罷其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師之職。
敕命其為金州刺史,下月初即刻赴任!”
殿內眾人聽罷立刻變得喧譁,而蕭瑀本人則是拱手不言,他昨日便從陛下那得知此事。
民部尚書戴胄出班道:
“陛下!宋國公是為了大唐百姓的民生著想,百姓得其利,農民種其糧,此乃是天經地義,自古有之,若是亂了其法,天下恐將大亂。
宋國公行其事也實在是迫不得已,無奈而為之啊,求陛下收回成命!”
“宋國公此乃是為天下人著想,求陛下收回成命!”
群臣佇列中又有數十人出列。
此時工部尚書段綸也出列,作揖道:
“百姓耕田,自古以來便是如此,若是讓百姓紛紛丟下田地,那麼糧從何來?沒有糧食,人們又如何能活?
陛下,臣不知或許不如太子詹士那般奇才,但臣,還有蕭公以及朝中眾多大臣,甚至包括陛下,都明白糧食對人們的重要性。
若是為尋求新奇的事物,哪怕這個事物的確是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方便了,但捨棄了最根本的,臣實在是費解。
固臣請陛下收回成命!宋國公此舉雖觸犯了律法,但其實為迫不得已,請陛下勿要降罪。”
無數道目光聚集到李世民,蕭瑀,和李修齊的身上。
李修齊並未出聲。
他甚至都提不起去評判對錯的想法,看著眼前的蕭瑀,讓李修齊想到一個晚清時期的小故事:
劉錫鴻,原名錫仁,字雲生,廣東番禺人。
道光二十八年舉人。
早年曾經參加過廣州抗英鬥爭。
他曾於1876年任清朝駐英使館副使和出使德國大臣,併兼任駐奧匈、荷蘭公使。
他可以被稱為近代第一批走出國門的外交使節。
當時正值清朝洋務運動時,清朝興起學習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
有人提出在晚清境內修建鐵路。
而劉錫鴻則是上了個摺子:
《仿照西洋火車無利多害折》
列舉“不可行者八,無利者八,有書者九”
共二十五條理由反對當時清政府打算修建鐵路的想法。
其“不可行者八”是針對中西國情,提出在中國修建鐵路的不可行。
一是民間集資困難,西方富豪多,可成立公司修築鐵路,而中國商民既不可能合夥組建公司,又無築路資本。
二是官府無錢。
僅從廣州到北京的鐵路.需費用七千萬兩。
而當時中國的年收入為六千多萬兩。
“國家經費有常,何處籌此鉅款。”
三是破壞風俗信仰。
西洋信奉天主耶穌.不知山川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