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雨中垂釣(第1/2 頁)
在家裡設計好樣式,陳鋒把其他的小玉料全都給雕刻沖蝕了,大料子沒有動,他還沒想好做什麼。
張海杏回來後,也是越發無聊,乾脆趴在陳莉的床上看小說。
三個少年難得放假一次,就想著鼓動陳鋒,帶他們去外面釣魚。
“可以,走,換木屐,拿鐵鍬、魚竿、魚桶,還有小凳子,我們去公園。”
今年春天,漁科所(準確應該叫做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工程研究所)在四九城的各個湖泊、河道釋放了一批魚苗。
但陳鋒沒有聽說禁漁期,上輩子倒是有這禁令(4月1日至8月15日禁漁)。
“帶上雨笠、蓑衣。”老太太不知道從哪裡找出來四套帶有濃厚古代文明的雨笠、蓑衣來。
這玩意在現代防水雨衣大規模推廣之前,可謂是國人最常用的東西,配合木底鞋,流行大江南北上下。
“額,奶奶,這玩意就算了,太笨重,穿著不舒服。”陳鋒脫掉了布鞋,換成了木板拖鞋。
木屐很類似拖鞋,就是底部加了兩塊提高高度、防水的高跟。 “師父,我們是釣魚,你去不去?”陳昊進入臥室,對著躺在床上的張海杏問道。
“我就不去了,你們多釣點回來。”
幾個人出來,陳鋒讓他們把褲腳捲起來。
南鑼鼓巷的巷子道路,因為沒有水泥,一到了下雨天,大家出入踐踏,就變成了爛泥地,不把褲腳捲起來,就等著變成泥巴褲。
從院子一出來,昨晚的暴雨明顯造成了積水問題,比後世的老城區下水道擁堵還厲害些。
“好臭啊。”
離開巷子,小雨之中,一股臭味順著外流的下水道臭水瀰漫。
一個路人也拿著魚竿和魚桶,看了一眼他們四個,笑道:“知足吧,要是50年前以前,我們這裡連下水道都沒有,不僅下雨天臭,平日裡大夏天,跟廁所沒有分別。”
“為什麼以前沒有下水道?”王胖子傻乎乎問道。
“皇帝坐在宮裡面,又聞不到臭味,哪裡管我們老百姓如何?”路人大叔十分健談,邊走邊罵。
“建國以前也有下水道,但不多,大部分都壞了。”陳鋒在北海圖書館,看過相關民國的記載。
1949年之前,市城區共有下水道314公里,但大部分由於年久失修,坍塌淤塞嚴重,能正常使用的只有20餘公里。
外城及關廂勞動人民聚集區,基本依靠滲井、滲坑和明溝排水,晴天汙水臭氣瀰漫,雨天內澇嚴重。
直到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大規模城市建設,新建了一批排水管道。
臭氣熏天的四九城,才幹淨起來。
進入北海公園以後,健談大叔去找熟人,就跟他們分開。
公園的人不少,那些個有護欄、石磚的臨水好位置,如北海荷花船的棧橋,都被人給分了。
剩餘都是沒有護欄,或者護欄距離水面有段距離的湖岸,魚竿距離深水區較遠的地方。
“大哥,我們去哪裡?”王胖子拿著鐵鍬問道。
陳鋒看一眼遠處,發現有些位置還可以垂釣。
“我去那邊佔位置,你們找個地方挖蚯蚓,挖了十幾條就可以過來找我。”
“好的,大哥。”
陳鋒獨自沿著湖邊小路向南,在老船塢附近找到一塊不錯的空地。
北海、什剎海是京杭大運河最北面的終點和,在元明清時期,因為大運河的物流運輸,這裡一度建有大量的老式小碼頭、貨艙等,用於停歇木船,儲存貨物,尤其是來自漕運的糧食,關係著四九城幾百萬人的生存。
清朝亡了之後,現代海運崛起,大運河這種只能提供小木船運輸的古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