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按照某種看法,甚至可以這樣說:所謂關原之戰,乃是秀吉的妻妾各自調動了十數萬大軍,在關原盆地展開的一場戰爭。家康乘機取得了天下。
自那以後,就是寧寧的餘生了。寧寧對這一事態以及時勢的變化,始終不曾發過一言。她只是一心為秀吉做佛事,除此之外,沒有給人留下任何印象。關原之戰結束後數年,在慶長十年(1605),寧寧讓孝藏主向家康要求說:&ldo;想要一所寺院。&rdo;
家康十分尊重寧寧的這一意願,他吩咐自己手下的重臣酒井忠世和土井利勝,負責在京都的東山山麓營造了一所壯麗的寺院。這就是高臺寺。
寧寧不僅把秀吉的牌位供奉在這座高臺寺裡,而且自己也在這裡定居下來。家康對這位對自己帶來了天下的女性,十分看重,把河內地方的一萬三千石封地賜給她作為化妝費, 給她以優厚的待遇。 寧寧以尼姑的身份生活下去。到了元和六年(1620),大坂城陷落了,澱姬母子死去。那以後,寧寧還一直活著。直到江戶幕府已進入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統治下的時候,即寬永六年(1629)九月六日,她才去世,享年七十六歲。
江戶時代的儒學家曾說過這樣內容的話:&ldo;北政所的才氣,導致了豐臣家的滅亡。&rdo;
然而這種說法與事實多少有些出入。是她和秀吉共同培育了豐臣家這棵大樹,而在秀吉死後,她又親自揮劍,把這棵大樹連根砍斷了。使人感到有一種&ldo;寧可毀掉,不予他人&rdo;的近乎豪俠的氣概。
晚年,她享受著風花雪月,在受過她影響的大名們的敬慕之下,過著悠閒自得的日子。對於她自己的行動,看不出有什麼悔恨之意。
第五個故事 大和大納言
第一節
--------------------------------------------------------------------------------
在故鄉尾張國的中村一帶,天空遼闊,平野茫茫,它們都無邊無際地向海邊延伸著。
給這故鄉的風景帶來變化的,只有那天上的雲彩。村子附近沒有山崗。但是河溝縱橫、交織如網,裡面有很多蜆子、鯽魚等魚介。秀吉小時候,也曾在河溝裡捕魚捉蝦,以作餚饌。而他的僅有的一個弟弟小一郎也跟他一樣。
秀長小時候,村裡人都這麼喊他作&ldo;小竹&rdo;。
父親名叫竹阿彌,因為是竹阿彌的兒子,所以稱作小竹。倘使是武士家庭或鄉間富戶人家的孩子,父母便會另外給取個小名,而秀長卻沒有這樣記憶。
村裡人都說:&ldo;小竹比猴子還強!&rdo;
小竹性情溫和,圓圓的臉蛋,胖乎乎的下顎,挺招人喜愛。哥哥綽號猴子,簡直是個醜八怪,小竹和他迥然不同。就連兩人的性格也有天淵之別,很難叫人相信他們是同胞兄弟。村裡的老老少少都向小竹祝福,說他幸虧沒有象他哥哥。
他們的母親叫阿仲。
她原是尾張國御器所村人,由於某種緣分,嫁到這中村地方,作了種田人彌右衛門的妻子。彌右衛門年輕的時候,曾背井離鄉到織田老爺手下當過步卒,得幾個薄薪,養家餬口。不料,後來在戰場上成了殘廢,就回到鄉下種地。哪知在讓阿仲生下一女一男之後,便離開了人世。這長男便是秀吉。
阿仲十分為難。這原是一個十分貧苦的人家,除了耕種好自己的一小片田地之外,還得到別人家做工,才能勉強餬口。而靠她一個婦道人家,又如何擔負得了這麼重的勞動呢。
阿仲家的隔壁住著一個叫竹阿彌的男子,此人原來也在織田老爺家當過茶博士。正巧他是個鰥夫。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