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清風山群英匯聚(第1/2 頁)
九紋龍史進本就是個少年人,年歲不過才二十出頭,性子尚未定下來,頗為容易受周圍的環境所影響。
若是史進沒有上梁山,那麼他大抵是會回到少華山,上山落草,做個快意好漢,只憑心中喜惡來做事。
綠林義氣那一套可能會使得史進變成一個他曾經所厭惡的人,不再是那個想保護一方安寧的義氣少年。
可劉玄坐領梁山後,帶來的變化是十分巨大的。
梁山不再是尋常綠林勢力,梁山好漢亦不是光憑喜惡做事的綠林好漢,而是有著規矩的‘小朝廷’。
只待有朝一日推翻大宋,坐得天下之主的位置,梁山便是正統朝廷。
再加上有著劉玄時不時的教導,那來自後世的美好生活願景一直在影響梁山好漢,梁山為民發聲的宗旨亦紮根在梁山好漢心中,直教梁山好漢無一不是嫉惡如仇之人。
史進上山的時日已經不短了,少年義氣的他深受梁山良善百姓和安寧生活的氛圍感染,一心要振興漢家威風,護佑百姓,使得這個吃人的世道能變成梁山那般人人友善。
嫉惡如仇的九紋龍不僅沒有改變初心,反而更加的仇視惡人了。
清風山三人的惡行在大宋本身都是少見的,更是不被真正的好漢所瞧得起的。
甫一讓如今的史進得知,哪裡還能討得到好。
二話不說,史進當即決定先剿滅清風山這夥強賊,為青州百姓除掉一個禍害,再去青州城打探宋萬軍的訊息。
陳達、楊春本來就頗為敬佩史進的為人,兼之三人還是拜義兄弟,史進這個大哥都發話了,他們自然也就同意了。
反正左右不過是一群佔山為王的賊人,如何能抵得住他們梁山大軍呢!
隨即,三人只留下沿路收編的三千大宋降兵,讓一員佐將負責留守臨朐城,他們自領著五千梁山戰兵向清風山奔襲而來。
梁山和大宋交戰以來,哪裡有過全殲大宋官兵的例子。
不是梁山不夠狠,而是大宋官兵根本就沒有死戰到底的決心,只要一見勢不妙,那些大宋官兵便會連成串向梁山投降。
史進領軍一路從兗州打過來,沿途只有一座小縣城沂源。
沂源城不過是座小城,守軍不過才七百人,一看到史進領著五千大軍奔襲而至,連抵抗都沒有,知縣和一眾官吏就棄城逃跑了。
史進能收編有三千大宋降兵,還是加上臨朐城的官兵才湊齊的,不然史進高低還得要留下些兵馬駐守臨朐,方能放心去剿滅清風山。
總而言之,梁山出來的四路大軍,無一不是在滾雪球般壯大,皆是從大宋官兵中招降收編了不少,且不提欒廷玉和呼延灼兩路,單單是劉玄和宋萬兩軍的人馬,時至今日,已經靠著一路收編大宋官兵就將近有十五萬人。
而在河東路縱橫的田虎軍更為誇張,梁山收編官兵至少還經過挑選,那田虎則是老弱病殘都不嫌,一度擴軍到四五十萬人,端的是賊勢洶洶。
光從人數上看,田虎的實力遠勝梁山遠矣。
可要是論戰鬥力,那梁山能甩田虎幾條街都不止,比及大宋,亦是這般道理。
人數多,有些時候真的不能代表什麼。
就好像黃信領著萬餘大軍征剿清風山,還不是被清風山趁得一時機會,險些就讓黃信丟命失名,徒留笑柄。
該說不說,也是黃信的運氣還不錯,史進三人領軍趕到清風山時,正好就遇到黃信和清風山三賊鬥陣。
史進不知道黃信已經歸順梁山,只遠遠望見黃信麾下盡是青州兵馬,他便駐軍隱藏在山道後,欲要來個坐山觀虎鬥。
幸得史進分散派出的哨騎打探到黃信軍中豎立的是梁山旗號,又見黃信軍不敵清風山眾賊,便火急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