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聖旨到(第1/2 頁)
不過隨著這封信的到來,皇帝又覺得有威懾群臣的底氣了,畢竟他只要將大軍調回,誰敢不從,他就能讓他的九族盡誅!而且還是沒人敢勸的那種。畢竟連家軍可以說是先皇打江山時親自帶起來的一支軍隊,可謂對他十分忠誠,之前連家軍的大將也是先皇最信任的大將之一,當時先皇打江山,那時的大將還很小,一路經歷摸爬滾打,逐漸走向了軍中主帥的位置,直到先皇去世,大將也才僅僅35歲。也因為從小跟隨先皇,先皇對他甚是瞭解,並在臨終前還專門賜下免死金牌,並告誡皇帝,除非他謀反,否則一律不準賜殺。而自從先皇去世後,大將便主動請辭去了邊疆駐守,但是家眷子女卻一個沒帶,需要見面都是家眷去邊疆看望。而且直到去世,大將也沒有回皇城一次。原因估計和先皇有關,大抵是先皇怕他被皇帝謀殺,所以向他講過保身之法!所以現在的皇上拿他也沒有半點辦法,畢竟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其次人家常年在外,不面君,也不帶兵回皇城。這讓皇上哪裡還有殺他的理由?卻也不想,儘管皇上不殺他,他卻慘死在了敵人手裡。而他這一死,整個連家軍彷彿脫離了皇上的掌控,因為連家軍現在的大將,連皇上自己都不認識!
不過現在好了,首先外敵已退,而且連家軍還傳回來訊息,說明沒有叛變不說,而且仍舊聽從皇上的指示。儘管現在無相國內亂不斷,災禍又及,但也是件相當不錯的好事!因為如今這般,皇上只要將連家軍收回,一方面儘可能的掌控連家軍脫離的大將,由他信任的人掌權,另一方面就是用自己掌控後的連家軍去威懾不服他管理的群臣。至少殺雞儆猴少不了,不然他這皇帝的位置,可就岌岌可危了。至於內亂,等連家軍壯大後,相信那些有膽的人,都只能縮成烏龜,不敢造次。而災禍的事,那便是等這一切做完後,相信自然就會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想完這些,皇上的愁眉已經直挺挺的傲了起來。於是不等第二天早朝,他就立即安排手下八百里加急聖旨,要讓當下的連家軍大將進宮受封,另一方面,他還派了一小批人手去龍城請那個大將的親屬來皇城定居,不過說是請,也可以說是綁!不過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作為皇上,必須要有挾制這個大將的手段,不然縱使這個大將現在聽話,也不見得哪天就牆頭草,另一邊倒了。
而此時的陳曉,卻壓根不知道一切,還在翻馬坡靜靜的養傷呢,不過倒也知道了西鐵城的事情,既然西鐵城收復,那他也可以在後方安心養養傷,一切都顯得不是那麼急了。不過閒暇之餘,卻越發思念起家人來,自己這兜兜轉轉幾年都沒有回家,已經從一個生澀孩童,變成了掌權一方的大將,要是此時不榮歸故里,那豈不是丟失了一個顯擺的大機會,畢竟,誰不愛面子?不過思來想去,自己的傷未痊癒,而且自己獨自回去也不是個事,所以乾脆書信一封,問問徐爽的意見,也就是準備所有蓬萊島弟子一起回個家,那樣排面也有,裡子面子都夠,實在不夠還可以帶點士兵當護衛,儘管他們根本不需要護衛。
西鐵城收復的訊息到了皇城,很快就傳播開來,接連幾道聖旨下發出去,一道聖旨落到了何富貴的手裡。要問徐爽他們打天下的時候他在幹嘛,可能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在忙著享受,享受城主的快樂,享受衣食無憂的清閒。但其實不然,他在這些日子裡可是忙得一塌糊塗。他先是在附近徵民收兵,然後又將這些兵民安排到那些收復回來的城池,又安排了親信去執掌。這些事做完後,他又安排人去了龍城,將那些去世的蓬萊島弟子的家人們,全部接到平陽城供養著,給到他們許多政策,比如不用納稅,還享有一畝三分地足夠填飽肚子,如果想加入軍隊的,會優先納入,如果之前是經商的,也可以享受很多有別於當地商人的待遇。總之,絕大多數人都是欣然前來的,只有一少部分原本的達官貴人,才沒有搬過來。何富貴的理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