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1/2 頁)
錦州,遼東門戶,扼守要衝之地,以東是遼闊的平原,以西是狹窄的遼西走廊。
大明朝在寧遠之戰後,命袁崇煥著手構築關寧錦防線。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其間築有多個堡臺作為聯防據點。
期間給予了大清軍隊較為沉重的打擊,於天啟七年,天聰元年的寧錦之戰中,擊退了皇太極的親征大軍。
始於崇禎十三年,崇德五年的松錦之戰,雖然明朝最終沒能守住錦州,但是清軍損失也不小,就連多爾袞都身受重傷而失去了生育能力。
自松錦之戰後,吳三桂率三萬殘兵退守寧遠孤城。
錦州這座遼東大門,落於大清之手。
寧遠雖是孤城,卻是一塊硬骨頭,要不然皇太極也不會千方百計的想招降吳三桂。
九月十四日,多爾袞率領的大軍,只花了五天時間就抵達了錦州。與先期抵達的多鐸、阿濟格所率領的正白旗、鑲紅旗匯合。
多鐸已被快馬召回,阿濟格代行統帥事。多爾袞等人抵達之後,所有人都聽多爾袞軍令行事。
眾軍修整一天後,向寧遠城進發。兵貴神速,十八日中午,大軍抵達寧遠城下。
安營紮寨,生火做飯。
城頭上的吳三桂,拿著早期比較簡易的望遠鏡看著清軍紮營,不由得一陣頭痛。人數之多,直逼當初松錦之戰。
以吳三桂對清軍的認識,若只為入寇不會出動這麼多人。如此看來,是為他腳下的堅城而來。
兩白,鑲紅、正藍四旗全軍出動,兩黃旗各自出兵二十牛錄,又各從正紅、鑲藍抽調了一半牛錄出來。
還有眾多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從徵,人烏泱泱的看不到頭。
此次徵明,大清出動兵力滿洲八旗224牛錄,漢軍八旗蒙古八旗共137牛錄,一共十餘萬人。
連紅衣大炮都拉了四十門過來,若是火藥炮彈管夠,保不準多爾袞會選擇直接用炮轟開寧遠城。
他和吳三桂也是老對手了,若是可以的話,他真的不太想去寧遠城碰吳三桂這頭猛虎。強攻錦州的大戰,如今還歷歷在目。
但是大清要入關,寧遠就如同喉嚨裡的魚刺,不能不拔出。
再不情願,多爾袞也只能勉力為之。看著營帳裡的地圖,多爾袞心中有了算計。於是命人將豪格和阿巴泰等人召來,釋出軍令。
“阿巴泰,你領正白旗、正紅旗越過山海關,打哪裡,怎麼打,隨你安排,我要的是人口,牲畜,糧食還有錢財。”
本來多爾袞想派鑲白旗去的,但是攻堅是個苦差事,他作為統帥,若是將自己掌管的鑲白旗派去山海關裡面,其他旗可能會有意見。
“豪格,你領正藍旗、鑲藍旗,18個漢軍八旗牛錄,一共60牛錄,越過寧遠城,攜10門紅衣大炮,進攻寧遠至山海關沿線的城池,斷掉吳三桂的後路。”
“若有山海關明軍支援,人數少則殲滅,人數多則回師寧遠城下。”
“其餘人隨我進攻寧遠城,回去以後著手打造攻城器械,若無軍令,不得隨意出兵鏖戰,違令者斬。”
一夜平安無事,吳三桂沒有派人夜襲,多爾袞也沒有派人趁夜色攻城。只是各自打了幾發實心炮彈,砸死了幾個倒黴蛋。
那死狀簡直慘不忍睹。
十九日,清軍按照計劃兵分三路,一路由阿巴泰率領,兩萬餘人,一路由豪格率領,一萬餘人,剩下六萬多人兵圍寧遠城。
寧遠城方方正正,以黃土摻石灰夯築,白條石為基,青磚包砌而成。城高三丈多,寬兩丈,開四門,外有甕城。
護城河引寧遠河水,寬三丈,深兩丈。
池深城高,強攻乃是下下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