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內閣(第1/2 頁)
篤恭殿內安靜無比,眾人都在消化新君的第一道聖旨。
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等人低頭沉吟,思索著三件事的可行性。多爾袞是不太情願的,若是可以,他願意單獨承受輔政的痛。
濟爾哈朗眉頭緊皺,思索著福臨的用意。皇太極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從其他兄弟裡搶過來的權力,可不能一天時間就全給還回去了。
跪拜禮只是細枝末節,而且濟爾哈朗也樂見其成,所以一開始沒說什麼。本以為後來的天子詔書只不過是走個過場,沒成想福臨是個不甘於寂寞的人,一來就摻了這麼多私貨。
廢人殉大家都能理解,估計是那天大玉兒自請殉葬的事給了福臨陰影。好在自己等人給勸住了,不然以福臨的性子,等他長大後估計就要清算逼殺生母的眾人了。
殉葬的傳統沿襲自蒙古,大明朝開創之初還實行了好幾十年,直到英宗時才被廢除。
大清也不是不能廢除,相反廢除以後還能彰顯新君的仁德。畢竟自願殉葬的人少之又少,這點多爾袞十分有感觸。
大多數都是被自願殉葬的。
只是這最後一點,那就值得玩味了,改內三院為內閣,還要統領六部。
這樣的話,大清的內閣就和南邊明朝的內閣完全不是一個事物了,有點像漢丞相府和唐政事堂的結合體。
自明太祖朱元璋廢中書省以來,這片土地上已經兩百多年沒出現過宰相了!大清自建國以來,也不曾設立過宰相。
皇太極廢了其他三大貝勒的地位,實現了南面獨坐,隨後不斷擴充手中權力,才有瞭如今中央集權的架子,隨後才有了內三院。
可如今福臨太過年幼,根本無法親政,皇太極收攏的權力對他來說反而是一種威脅。
要不然的話,歷史上的多爾袞也不會在廢掉濟爾哈朗輔政的權力以後,實現大權獨攬。
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福臨想的很簡單,反正都要當幾年傀儡,與其被動的當,不如主動一點。這樣還能多塞點人進去,搞掉一個濟爾哈朗容易,搞掉七八個人就困難了吧?
政治需要妥協,可同樣需要鬥爭。而鬥爭的萬勝之法便是:
拉攏大多數,打擊一小撮!
而多爾袞三兄弟就是那一小撮。
代善是真沒想到,這朝廷的風氣怎麼一下子就變天了?以前皇太極對他百般打壓,就是不讓自己涉及政事。
可如今換了個皇帝,先是被推倒了輔政大臣的位子上,然後又成為了內閣總理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波,必須支援!
篤恭殿的寂靜被代善的聲音打破:“臣代善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為了表示對福臨的支援,代善只從椅子上站起來拱手,沒有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濟爾哈朗大概也捋清了福臨的想法,同樣起身表示支援。內心卻想著,還是自己的堂哥看人準,福臨年紀雖小,卻極為聰慧,如今看起來辦事還老成,真是咱大清之福。
豪格同樣是親王,也是一旗之主,四大親王裡就他沒有混上輔政的位子,怨氣自然是有的。原本還是皇位的不二人選,結果到最後啥都不是,落差有多大可想而知。
如今設立內閣,他作為議政大臣入閣,雖說地位還是低於其他三王,但比之前的情況要好多了。
他沒有道理不支援。
大家都表示支援,多爾袞再不情願,也只能接受。只見他臉色鐵青,起身拱手道:“臣多爾袞接旨。”
至此,福臨想做的四件大事完成了三件半。關於漢滿關係,福臨能做的就是把范文程和洪承疇塞進內閣,剩下的只能等待合適的機會。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