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鄭國,鄭國渠(第1/2 頁)
鄭國,韓國最著名的水工,也就是水利工程師,負責全國的水利工程和水患治理,而且在當時已經參與過治理過滎澤水患、整修鴻溝之渠等水利工程。
相關領域有著巨大的名氣,是著名(傑出)的水利專家、技術工程師,曾任韓國管理水利事務水工(官名)。
現受命入秦遊說,建議引涇水東注北洛水為渠,表面上說是可以發展秦國農業,真實目的是讓其為間諜,耗竭秦國實力,勿使伐韓。
鄭國有著非常良好的心理素質,刀斧加身仍然面不改色那種,縱是連夜被呂不韋拐來,沒等睡醒又被傳召至咸陽宮。
一干秦國朝官面前,鄭國自然得體、不卑不亢,“下臣鄭國,拜見秦王,見過諸公。”
趙政放眼打量,此時相貌平平,完全看不出來是一個心中有鬼祟之人。
“呂相言,鄭水工可為秦國助力,興建水利、大利農桑。”
韓與秦接壤,而韓國卻是秦國東出的第一道關卡,秦若開啟滅國之戰,首當其衝的就是韓國,因為韓國已無城可割了。
這,就是疲秦之計,就是鄭國出現在此地的意義,鄭國深吸一口氣,道:
“回秦王,這是涇水,這裡是洛水。
在涇水這裡、洛水這裡之間,穿鑿出一條大型的灌溉渠道出來,那麼八百里秦川,將盡成沃野豐田。”
鄭國將巧妙地運用關中平原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特點,使渠水能夠自流灌溉。
同時又將採用獨特的“橫斷”技術,堵住清峪河、蝕峪河的水流,讓它們流入水渠,既省時又不費力就能夠讓渠內有充足的水量。
其實別看“事成”之後,此國渠工程足以助益秦國農桑,但該專案工程開山鑿窿的,那怕動員十萬民夫,少說也得需要八年五年。
這種級別的動員,是足以耗竭秦國民力財力,戰爭潛力的,以“疲秦”達到保衛韓國的目的。
趙政對陝西還是很瞭解的,關中既是秦國的腹地,更是糧倉。
發展關中的水利農田,提高秦國的糧食產量,不更是提升秦國的戰爭潛力麼。
東出、統一六國,前提條件不正是兵強馬壯麼,這就需要有人有糧,而人口糧食哪裡來,當然是大興水利啦。
趙政環繞臺下,果然百官都被鄭國的之說勾起了興致,畢竟種田可是刻入這個民族基因裡面的。
然而秦國作為虎狼之秦,可說是文化荒漠,相對野蠻(軍功制),各種人才都落後於餘下六國。
水利技術亦是如此,不是老秦人不想大舉水利,而是這個東西,沒那個專業研究是玩不轉的。
一時間,鄭國成為香勃勃,百官爭相請教。
見此情景,呂不韋不由眯起了眼睛,爭吧,爭吧,現在有多麼的驚喜,未來就會有多麼的驚恐。
所以說,權勢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如若沒有趙政的崛起威脅,呂不韋才是最為忠誠於秦國的相邦。
因為只有秦國強大了,他呂氏朋黨才有可能呂氏春秋下去。
可現在,為了打擊趙政,呂不韋都不惜損害秦國的國力了。
朝堂上也不是沒有清醒者,這鄭國來得莫名,還是韓國人,該不會是有詐吧。
更有人提出異議:真有效果麼,別到時候投入了海量的財物,最後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空耗巨大國力。
然而鄭國可是有備而來的,他的專業知識足以解答一切,而且歷史成就早就坐實了,這是一位水利大家。
“河流泥沙裡面,含有非常豐富的有機質、(微生物)有機礦(微量元素),用以淤灌田地,將能使荒地變良田。”
鄭國這是打算因地制宜,引涇河高含沙量之水,透過傾灌沖刷改良關中的(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