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挖出根烏木(第2/2 頁)
,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陰沉木。
“這麼硬,泡得太久了?”
“說什麼混話呀!木頭泡得久不應該是爛木頭嗎?”
……
那根木頭有一人抱那麼粗,非常重,挖機和村民合力,才把它從河床底下弄到岸上。
江寧走過去,打量了一會。
他知道,是楠木、紅椿、麻柳、鐵力木等樹木因自然災害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經長達成千上萬年的碳化過程形成的。
因樹種的不同,市場價值又有不同,以楠木屬的金絲楠木最為昂貴,十多二十年後,可達八至十五萬元每立方,而年代越久,儲存越完好,價格也越高。
就是不知道,這烏木是什麼樹種的,如果是金絲楠木的,那可就值錢了。
實際上,歷代都把烏木用作辟邪之物,製作的工藝品、佛像、護身符掛件。古人云:“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
在古代陰沉木之所以格外珍貴,其中原因之一是古代大型的基礎建設較少,河流水量也充沛更缺乏大型的挖掘和吊裝裝置、挖沙船等,因此能發現和運回的陰沉木比較少。
物以稀為貴嘛!
其次,陰沉木形成的特點也註定它在以往很難發現大型成材,且當它離開形成的環境後,溫溼度等都環境變化比較大,保管不善也容易會出現開裂等狀況,影響利用率,因此也顯珍貴。
“好了,一根木頭沒什麼好看的,都幹活吧!”周村長跟大家喊道。
江寧笑道:“這是烏木,應該值點錢的。這樣吧!它歸我,今天所有人的工錢翻倍。”
得!現場一陣歡呼,沒有人在意那根木頭。而且,本身也是江老闆請來的挖掘機挖出來的,歸江老闆所有,他們自然也沒有異議。
甚至恨不得親自把木頭抬到江寧的家。
還好,現在沒有專家,或者有關部門來強迫江寧上交國家。這個時期,很多法律都還沒健全。
要是挖到古墓,說不定還會有人來查探。
江寧待了一會,就去找趙教授他們,看看那邊的情況。
整個金洞村都幹得熱火朝天,好像一個巨大的工地,這都是江寧給他們帶來的。
趙教授他們對如何最佳化、改良糧食種子有一套他們的理解和想法,設計出相關的方案。這兩天,他們的團隊也壯大了不少。
主要還是江寧捨得出錢,這是他們科研工作者的一大幸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