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第1/3 頁)
&ldo;推動厄洛替尼在國內的上市?&rdo;在場都是國內生物學圈子裡數一數二的人物, 聽到李錚的話, 都不由面面相覷。
&ldo;沒錯, 厄洛替尼作為第一款抗癌靶向藥,對人類藥物史和市場來說,都是意義重大。fda已經明確表示會加快藥物審批流程, 我希望國內也能跟上。&rdo;
改變華國的新藥審批制度,加快華國藥物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對接,這也是李錚放棄香江優渥的實驗環境, 回到華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厄洛替尼, 就將成為他撬動新藥審批這塊頑石的基點。
李錚上一世的時候,華國的新藥審批制度儼然已經成了華國生物製藥發展的極大桎梏。譬如cfda還是sfda的時候, 藥品註冊司作為sfda的重點部門,可謂是重權在握。
華國sfda對已在藥典上的藥品進行新藥註冊不需要臨床實驗, 批准時間一般在1年到18個月之間,而美國fda對於真正新藥的批准時間, 則可能持續6-8年。
這樣看起來,好似華國的新藥審批制度大大促進了新藥的研發,有利於科研成果儘快向生產力轉變。
然而, 真的是這樣嗎?
李錚看過一個資料, 2004年華國sfda受理新藥報批10009件,而同期美國fda受理新藥報批148件。巨大的資料差異,讓華國生物製藥界一時間成為一個笑話。
報批的所謂新藥中,國內批准的一類新藥不超過20個,其餘的全是仿製藥, 劑改的藥物搖身一變,就成了所謂的新藥,在華國老百姓面前招搖過市,也因此,華國應運而生許多藥物研究所。
它們本身沒有多少研究實力,每天的工作就是找資料,搞申報、拿批文,然後利用國家對新藥的優惠政策去謀取暴利。
這種市場現象,在大大破壞國內新藥研發市場生態,打擊研究人員積極性的同時,使得真正新藥被混雜在這樣濫竽充數的藥物中,久久不能面世。
在空白的紙上畫畫遠比在已經被塗得一塌糊塗的畫紙上畫畫簡單得多,現在的華國新藥審批流程還沒有完全固化下來,大多華國生物人埋頭於實驗室,將目光放在藥物研發上面,對於他們來說,完成研發就相當於完成任務了。
&ldo;這……你可以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嘛,批下來應該不難的。&rdo;田老理所當然地說道。
他看過李錚的臨床資料,十分詳盡,在他看來,這問題應該不大。
&ldo;問題確實不大,在兩天前,我已經收到藥物進入報批流程的統治。&rdo;
眾人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以李錚現在的名望,出現這樣的事確實不奇怪。
&ldo;這不是很好嘛,我看過你的臨床資料,很詳盡,沒什麼問題的。救命藥,就要特事特辦!&rdo;田老充滿著樂觀主義思想。
倒是一向來以衝動形象示人的楊老,眉頭緊蹙一直沒有鬆開。
&ldo;李錚啊,你有沒有讓人打招呼。&rdo;楊老突然開口道。
李錚挑了挑眉,也不遮掩,&ldo;是的,我在提交新藥審批的時候,就託人幫忙疏通了。&rdo;
眾人聞言,面上露出幾分糾結的神色,但最終,大多數人的意見正如剛剛田老所說,救命藥,特事特辦,也不算是什麼破壞規矩的大事。
由此,眾人的藥物審批制度觀念可見一斑。
這可是當前華國生物學圈裡最頂尖的一批人物啊。
李錚也不跟他們繞圈子,&ldo;諸位前輩,你們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嗎?沃森、伯格,吉爾伯特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級頂尖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