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老秀才(第1/2 頁)
六月時,福州這邊又湧入了一大批從江浙一帶逃難而來的百姓。他們沿著仙霞關一路南下,穿越崇山峻嶺,渡過湍急河流,經過漫長而艱難的跋涉,從錢塘輾轉來到福州。這些南下的人中,除了一少部分人在途中的武夷群山中找到了安身之所安定下來外,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了福州這塊福建精華之地作為落腳點。
和蘭溪遷到福州的原因一樣,他們也是因為戰亂才從江南水鄉的富庶之地被迫流亡到福建這蠻瘴之處的。
如今中原亂成一團,江浙也被波及,不停的在打仗。今日這裡冒出來一個王,明日那裡出了一個皇帝,你方還未唱罷,我方已然登場,互相打個沒完,就連朝廷也自身難保,任由別人亂下去。
這樣可就苦了普通的老百姓,為了活命,避免被抓上戰場送死,他們只能選擇逃命。
而此時,作為兵家必不爭之地,在北方和中原人眼裡,充滿著瘴氣和毒蟲的福建,此時已然成了亂世中的桃花源。沒有戰火的肆虐,沒有不知名的官府半夜抓人充軍,沒有一趟又一趟的兵過如梳、匪過如篦,此時的福建吸引了無數拖家帶口逃難而來的貧苦百姓。
當然,逃難而來的絕不止窮苦百姓,混在其中的還有不少的富貴人家,甚至身上還有功名的人。
葉仕吉,一個年逾六十的老秀才,跟著南下入閩的隊伍經過三月的跋涉,帶著不到十歲的小孫子,經過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福州。
仕吉仕吉,他的父母給他起這個名字意圖很明顯,就是希望他的仕途之路可以一切大吉。只可惜這個名字對於他的人生經歷來說,倒像是一個反義詞,因為他不僅沒有仕途大吉,人生之路也走的格外坎坷。
他來自湖州當地一個還算殷實的耕讀之家,三歲開蒙、五歲識千字,七歲便熟讀四書,九歲便已是童生,十五歲便考上了秀才 看似前途一片大好。只可惜是看似前途一片大好,自從他考上秀才後人生便再也沒順暢過,考了無數次也還只是個秀才。而且他的父親在他考上秀才的那一年去世,從此家道中落,一場瘟疫奪走他家大半人口,他的妻子在生下他倆唯一的兒子後當場撒手人寰,自此偌大的一個家便只剩下他與兒子相依為命。
不過老天並沒有就此放過他,兒子從孃胎帶了毛病,從小到大體弱多病,家中為數不多的錢帛都給了兒子治病,自己也被迫放棄科考,轉頭做了一個大戶人家教書先生維持生計。
不過好在的是他兒子在他散盡家財全力治病下病治好了,並順利娶妻生子還生下了兩個兒子。眼看日子越過越好,戰亂卻突然來了。
他作為秀才,本應該可以庇護家裡的男人免除徭役的,只可惜他們遇到不是良善之輩,造反的人可不管你是秀才還是什麼,只要合適,男人通通帶走,一下子他家裡又只剩下他和兒媳婦以及最小的孫子。
如今這亂世,一旦被帶走,那就意味著十死無生。所以他兒子在被帶走之前留下了遺言,讓他帶著自己妻子趕緊逃,逃的越遠越好,爭取為他們葉家留下最後的血脈。
雖然葉仕吉不願離開家鄉,接受不了兒子被抓的事實,但為了他們葉家僅剩的血脈,他還是連夜帶著兒媳婦逃離了湖州,跟著大部隊一路南下。
只是由於是連夜逃離,時間倉促,再加上他家早已不是什麼殷實人家,所以能帶的東西本就不多,以至於剛出湖州不久,他們祖孫三人便已無糧可食。
更要命的是,由於他們三人一老一小還帶一弱,逃命途中沒有男人護著,很容易遭同行的人欺負,所以還沒有出錢塘,他們身上的錢財就被掠奪一空了。
既沒有糧又失去錢,三弱組合混在無數逃難的人潮中可以說是最低等的存在了,即使路上找到能吃的,他們也搶不過別人。
可以說,葉仕吉爺孫三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