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不爭為上策(第2/2 頁)
開的一本是本古籍。清風故意把封面翻過來給我看,是祖天師張道陵所著的《老子想爾注》。然後,他翻著第三章,開始讀了起來: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不欲視之,譬如不見,勿令心動。若動自誡,道去復還,心亂遂之,道去之矣。
聖人治,靈其心,實其腹。
心者,規也,中有吉凶善惡。腹者,道囊,氣常欲實。心為兇惡,道去囊空。空者耶(邪,下同)入,便煞人。虛去心中兇惡,道來歸之,腹則實矣。
弱其志,強其骨。
志隨心有善惡,骨隨腹仰。氣強志為惡,氣去骨枯,弱其惡志,氣歸髓滿。
常使民無知無慾。
道絕不行,耶文滋起,貨賂為生,民竟貪學之。身隨危傾,當禁之。勿知耶文,勿貪寶貨,國則易治。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欲如此,上要當知通道。
使知者不敢不為。
上通道不倦,多知之士,雖有耶心,猶志是非。見上勤勤,亦不敢不為也。
則無不治。
如此國以治也。”
然後,他又看著我說道:“據說你讀《道德經》甚有心得,不知你對祖天師所注的這些內容有何看法?”
我要過書來,仔細地看了一遍上述內容,思忖片刻後說道:“祖天師大體上是把握住了的。但他太刻意地從“道”的角度去理解老子所說的這些內容了!老子所言,僅指聖人之治,“為腹不為目”也。就是要把社會治理落到實處,以發展民生為主,讓人民吃得飽、穿得暖、過得好,並有自我發展的能力才是對頭的!而使民不爭,使智者不敢為也是基於此才行的!並非指人人皆要修煉得“道”!”
清風一聽,有些激動地說道:“我也疑惑於此呢!但老子《道德經》中第一章就說世間存有大道,卻不指明何為大道。而緊接著就說這治理社會的事,這又是為何呢?”
我想了下,說道:“以我從老子寫《道德經》的創作意圖而言,他是要倡導“聖人之治”的。也就是說,他認為治理社會的根本之道是要發展好生產,使人民過好日子,各自安好。如此形成一個無爭而又欣欣向榮的社會,才是最理想的狀態!故而,老子通本《道德經》,皆把“無爭”奉為上上之策!”
清風聽我說得似乎更要貼合《道德經》原文些,便激動地又去找起道德經來,翻到第二章,問我:“你能不能把二、三章內容依原文逐一解說一下呢?”
他這也太有點兒難為我了嘛!我雖有些無奈,但還是勉為其難地說道:“那我試試吧!”
於是,我又把《道德經》第二、三章逐句仔細看了遍,邊看邊飛快地想著老子所說這些之間的邏輯聯絡。過一會兒後,已基本上了然於胸了,便開始逐句逐字地向清風解釋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