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雖速我獄(第2/2 頁)
揚二人抱拳道:“兩位英雄,救命之恩,龐某沒齒難忘。”沈莫揚不答,樂新何回禮道:“不敢當。”
龐遼放目旁觀,問道:“何以此地這麼多人?”公西玉哈哈一笑,道:“近來西郊多有匪寇一事,將軍可有耳聞?”龐遼驚道:“難不成就是他們?”公西玉點頭道:“正是。蘇州乃江南之頭腦,戒備豈能不嚴?玉非不衡輕重之人,也知勢孤力薄,要想單憑几人之功扭轉逆勢,顯不可能,所以一月以來,玉一面邀集名門子弟相助,另一面則號召草莽群雄嘯聚深山,讓州軍誤以為此地有山賊出沒,也好分散城中警戒。”龐遼道:“果然好手段。”公西玉擺手道:“雕蟲小技,何足將軍掛齒。今日是我與各門派高足會晤之日,為圖早日解除蘇州隱患,是以玉與西郊群豪有約在先,要他們近幾日活動頻繁,儘快與州軍挑起爭端,好讓城中軍備盡數調去剿匪,如此一來,城內防備鬆懈,我等要生擒吳令孝,就方便很多了。”龐遼點頭道:“難怪這幾天西面頻頻傳報,原來盡是足下的安排。可惜好好一輪計劃,倒全讓我給攪了。”公西玉道:“哪能這麼說,玉同行諸人,均是草野人士,所言所行朝廷豈會相信?若得不到將軍相助,終究是白忙一場。”龐遼苦笑道:“不必為龐某遮羞。只是龐某甚不明白,李弘治軍向來紀律嚴明,手下軍士決無怯弱之輩,足下區區兩百人,卻不知此戰是如何而退的?”公西玉哈哈一笑,道:“玉平生所學,不過一套九竹隨風劍法,所學雖孤陋,然其中道理卻是無窮。所謂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九竹隨風劍運用之道,恰是這疏導避實之術。”佔茂雲插嘴道:“不錯,公西兄今夜與李將軍交手,便是以此為據,其來我去,其走我驚,又值月初,四下昏暗,大夥隨州軍來來回回,就像玩官兵捉強盜一樣。結果幾趟下來,只傷了六七人,卻全是跑路時沒看清路面給摔傷的。”說著大笑起來。
史茂星見師弟胡來,連忙將正題接上,道:“後來公西兄聽城中兄弟說將軍夜闖州府,很是擔心,便要我帶幾位弟兄在南門外接應,怎料不見將軍出來。唉,接應失誤,全是在下之過,還請各位同仁不要怪罪。”龐遼道:“哪裡哪裡,南門距州府最近,史英雄在南門接應本就應該,又有什麼錯了?”當下將逃亡路線並詢問吳令孝經過諸事一起說了。公西玉道:“如此說來,其中罪魁禍首便是吳令孝與主簿王密二人了。”龐遼點頭道:“吳令孝對於挪移公款之事供認不諱,可他又說沒有動其中分毫錢財,這讓龐某好不明白。”韓章益道:“韓某與吳大人同事兩載,看得出他決不是貪財之人,這其中過程,定是由那王密做了手腳。”龐遼道:“正是。”公西玉道:“這不急過問,且談談當下該如何行事?”龐遼道:“龐某明日就快馬趕往京都,將此事呈報朝廷。”韓章益搖頭道:“只怕不行。經此一事,吳令孝必定會治你罪名,如今蘇州境內已全面將你通緝,休說上京,便是想踏出蘇州也頗為困難。”公西玉道:“韓先生說的不錯。”龐遼道:“蘇州步入窘境,除吳王二人貪贓枉法外,也有龐某失察之罪。再說龐某身為朝廷官員,既然教我撞上此事,焉能熟視無睹?此行雖然艱難,但龐某報國心在,雖死無憾。”公西玉道:“好,既然如此,玉願為前鋒。”廖深道:“我也願往。”史茂星道:“在下亦然。”但除沈莫揚外,眾人盡皆應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