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4/5 頁)
宋芸娘又想起自己雖然有一些首飾,但平時非年非節的時候,她通常只帶銀飾。可是她頭上唯一的一支銀簪已在山上被丁大山擊落,手上的一對銀手鐲又是田氏本打算傳給丁大山之物,此刻只怕要物歸原主,除此之外,全身上下連一件可以典當的首飾都沒有。她突然懊惱的想到,當時若同意丁大山去取他的銀子就好了。
丁大山只怕也和她想到了一處,此刻也哭喪著臉,“之前劉大爺說了,若我們銀兩足夠的話,可以去村裡的富戶家裡借一匹馬,頂多一日的功夫便可以到張家堡。只是若僅靠雙腳走路的話,只怕還要花費幾日的時間……”
兩個人又商量了半宿,最後,丁大山不顧宋芸孃的反對,忍痛拿走了田氏送的那一對銀手鐲,準備明日去村裡的富戶家裡借馬,到時候再帶銀兩來贖回這兩隻手鐲。
第二日一大早,劉大爺帶著丁大山去了村裡的富戶家裡借馬。他們二人滿懷著希望而去,卻失望而歸。原來,那對銀手鐲雖然在丁大山和宋芸孃的心裡是無價之寶,在那富戶眼裡卻值不了幾個錢。後來,還是劉大爺幫著說了許多好話,並指出丁大山將妹妹留在村裡作為質押,那富戶才不情不願地借了一頭小毛驢給丁大山,並限他十日內務必返還。
丁大山牽著那匹瘦弱的小毛驢,千恩萬謝地道別了劉大爺,又對宋芸娘百般囑咐,這才在宋芸娘充滿期盼的目光中,離開了劉莊,向著張家堡的方向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宋芸娘這次解困是不是太快些了啊,果然我是親媽!(*^__^*)
☆、劉大爺的喜訊
宋芸娘在劉莊一住就是大半個月。
丁大山自從那日牽著小毛驢離去後,便一直如同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宋芸娘本來估算著,丁大山頂多用兩三日的時間便可以到達張家堡。蕭靖北得知了她的訊息後,一定會快馬加鞭趕過來,如此算來,最多四五日的樣子,蕭靖北便可以前來接自己。
五日過去了,十日過去了,轉眼間,半個月也過去了。劉莊還是和往常一樣,幽靜而冷清,村裡的幾十家民戶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個村子裡除了宋芸娘外,看不到半個村外人。既看不到蕭靖北駕駛著馬車前來迎接宋芸娘,也不見丁大山騎著小毛驢折返。
前幾日,當初借毛驢給丁大山的富戶差人來劉大爺家打探,話裡話外流露出讓宋芸娘付銀子賠償毛驢的意思。他家本來只答應僅僅將毛驢借給丁大山十日,當時,丁大山想著十日的時間足足有餘,便連想都沒想地一口應下,可是此刻,他卻遲遲沒有歸來。
劉大爺又是好話說盡,拍著胸脯保證丁大山不日便歸,方才暫時安撫住那富戶,可是到底丁大山何時回來,甚至能不能回來,他和宋芸娘都是心裡沒有底。
劉莊是一個小小的自然村落,規模最大的時候,有一兩百家的村民。只是這些年又是韃子進犯,又是土匪騷擾,村民大多死的死,逃的逃,僅剩下了幾十家村民。劉莊的四周也有一圈土築的圍牆,是村民們為了抵抗韃子和土匪,花了幾代人的心血逐步修建而成。邊境地帶,像這樣由村民自主修建的民堡還有許多。只是不同於由朝廷修建、軍隊保護的軍堡,這些民堡大多規模小,城牆簡陋、堅固度一般,一旦韃子越境劫掠,首當其衝受到傷害的就是這些民堡。
為宋芸娘提供了數十日食宿的劉大爺是劉莊土生土長的一個村民,年輕時跟著來到村裡的一個遊醫學了幾個月的醫術,他善於學習和鑽研,慢慢地在醫術上有所精通。村裡一些村民們但凡有了傷風感冒、跌打損傷之類的小病小痛,都是找他診治,不過,他主要靠自學成才的醫術畢竟有限,稍微複雜一點兒的疑難雜症還是需要去三十餘里之外的定邊城尋正規的醫館診治。
劉大爺孤身一人住在一間破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