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去姥姥家(第2/2 頁)
。還有一部分人是外出打工者,年後初五六公司開工,提著行李離開家鄉,微笑著臉(想哭),懷抱著夢想去打工,只為多賺一點錢。
其實從穿著打扮能分辨出來,市裡很小,每一個服裝店衣服檔次很低,有些女孩子穿著衣服店裡沒有同樣款式,本縣城消費低,一件衣服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他們消費不起,老家每個月工資一千四五,如果不加班,一個月拿八九百很正常,誰會購買啊。
服裝是暴利,服裝也有一個弊端,等到最後斷碼不好賣,只能降價處理,如果服裝價格和當地工資不成正比,大家看完價格會立刻離開。父母商議好了,苦生活不能苦孩子,一定要給華江買兩件好看衣服,防止被人看不起。
有這個打算的時候,身邊沒有歆文,一碗水要端平,不能把水灑到外邊。來的時候兩手空空,現在手裡有很多東西,不僅僅是衣服,還有一些生活用品。
回家路上遇到熟人,爸爸媽媽和他們聊天,歆文想盡快回家,尤其是喊長輩。有些長輩很討厭,故意看著晚輩,等著他們喊自己稱呼,這種人是最討厭物件,爸爸說:“華江、歆文,快叫叔叔。”
“叔叔好”三個字從他們嘴裡說出口,聽到有人尊敬他很高興,繼續和爸爸聊天,聊些他們不懂,也不感興趣話題。進村莊的時候又遇到熟人,他們聊半天,剛開始圍繞著生活,最後媽媽說:“華江已經下學了,過幾天去外地打工。”
這位阿姨說:“我兒子也去外地打工了,市裡工資太低,每天跑來跑去不安全,天天在家玩可不行。”學好三年,學壞三天,外人好話不透過大腦,外人壞話永遠不會忘記,最後她還說:“一定要抓住錢,錢不能留在他們手裡,留點生活費就行,小孩有錢會變壞。”
一句一個坑,石頭砸在地上留下全是坑,爸爸媽媽一直點頭,也許她們覺著這位阿姨說的很對,多年生活經驗總結出的結論,今天傳授給他們,讓他們繼承下去,更想流傳百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