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4/5 頁)
令不少講郎頻頻點頭。
原本一臉驕傲的衛陽微微變色。今日方知書院裡臥虎藏龍。羅向陽的修身之言,比龐澤的立志更勝一籌。
陳嘉運同時如此。
等衛陽、陳嘉運說過後,這兩句都是平平。喬如松跪坐在榻席中,沉穩的道:“弟子立論: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這句話語出《周易》。五經之一。文王厄,而演周易。周文王也被視為儒家先賢。這是理學的傳承脈絡。
山長張安博擊節讚道:“善!”
賈環心中震驚。其實,修身、立志這個話題很明顯是林講郎幫他爭取的。還是藉助於他的立志求學詩的輿論。但書院中這幾名學子都是強手啊。
立論不是吹牛。否則,你來一句:橫渠四句,我來一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這文會還怎麼開?而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在座的都是書院的精英弟子,山長和講郎們怎麼可能不熟悉各自的性格、經歷呢?
比如,其他人要是學羅向陽說“一日三省”來修身,書院的講郎們怎麼可能會相信?怕是要斥責“弄虛作假,人品有問題”。
正是因為羅向陽一貫如此,甚至有“羅君子”的戲稱,他才能這樣說。
而喬如松的立論與他三年厚積薄發,一鳴驚人的經歷十分相稱。故而,山長稱善。他比羅向陽的立論再勝一籌,裡面充滿了人生的智慧、感悟。
丰神俊朗的公孫亮對賈環笑一笑,伸手示意道:“賈師弟可先試言,兄隨後。”
在有講郎點評的情況下,最後去立論,所承受的壓力最大。公孫亮一番好意。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但也展示出他超強的自信心。
賈環輕輕的點頭,這時不是客氣的時候,“弟子立論…”
第七十五章 一月文會(中)…亮劍爭鳴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賈環接著朗聲道:“我有舊詩一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葉講郎第一次聽到賈環這首詩,禁不住動容,拍案道:“好詩!”
山長張安博捻鬚讚歎:“善。”久聞賈環的詩才,堪比駱、王。一句“欲問江梅瘦幾分”名動京城教坊司。今日一見,名不虛傳。一句一詩一意境。
“以物言志,好詩。”駱講郎輕輕的鼓掌。他這個經學弟子十分優秀。
其他四名講郎各自輕輕的點頭。單前面一句論語,立論不足以與喬如松並列,但添上這首青松詩意境立即就不一樣。傲骨嶙峋,風姿不凡。
喬如松在困境中,厚積薄發,待時而動。而賈環在困境中,驕傲的如青松般挺立,待到雪化時方知風骨。兩人應對方式不同,但都足可被儒者稱讚。
同列一等。
葉講郎笑著打趣道:“日後你這賈三首的名號,可改名為賈青松了。”
“哈哈…”眾人都笑起來,舉杯共飲,觥籌交錯。此詩可入口下茶細品。
四名書童紛紛給眾人倒茶、奉茶,給茶壺添水、加炭。訊息也隨之傳到講堂中。
…
東側青雲院甲字講堂中。
眾學子都是震驚難言,這和易俊傑的分析不一樣啊?誰能料到賈三首竟然有這樣強勁的實力?他本該第一輪就被淘汰的啊!
一名模樣粗獷的學子拍著桌子叫好,“好詩!”一名借賈環的燭光讀書的學子長出一口氣,欣然叫好。兩名年少的學子興奮的滿臉通紅,與有榮焉。
有人鬨笑著問坐在課桌上的易俊傑,“易同學,你這可是大失誤。賈同學立論得山長、講郎稱讚,不比喬厚道差。第一輪必定是第一等。”
易俊傑白臉微紅,拱拱手,從課桌上下來。他也有點不好意思。才說賈環年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