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5 頁)
,這孫策也是位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當下尋得來程普,黃蓋,韓當,呂範,朱據,等人。眾人自圍在大帳中商議著下一步該當如何走。
“我今欲繼家父之遺志,怎奈力有所不怠,困居於此處,到得如今尚寄人與籬下,不知眾位有何以教我?”既然已經把人都糾集了過來,這裡頭數人都是他孫家的老臣子,跟了他父親孫堅多年,倒也不用擔心他們的忠心問題,孫策便也就照實把心中所思說了出來。
“伯符有繼汝父之志向,此大喜也。吾等當誓死追隨。”聞得孫策之言,廳內諸人皆是大喜過望也。
他們都是孫家的老臣,若孫策願意一輩子都這般窩在淮南,甘心當袁術的爪牙,他們自也不會去想太多,只是見得這天下間,各路諸侯四起,征戰於四方,他們心內自然也是火熱的緊,只是奈何孫策若無這方面的志向,他們也只能一直的窩著。
如今,見得孫策亦是起了爭雄於天下之心,如何能讓他們不喜。
“策先謝過諸位叔父,怎奈如今我們兵微力弱,恐不能成大事也?”
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沒兵沒錢沒糧沒地盤,你談什麼去爭天下?
好在有這一幫子老臣在,佔著資格,倒也不是不敢把那事兒說出來,當下有程普說道:“伯符何不以汝父所遺之傳國玉璽以為質,向袁公路借兵,只言願渡江以省新事。袁術見得玉璽必同意此事。”
當初,程普,黃蓋等人乃是孫堅身側四健將,隨著孫堅一併兒的攻入洛陽城,後來,在洛陽城中打撈出傳國玉璽這事兒,他們心內自然也知道。
後來孫堅死,這些東西自然也就傳給了孫策,只是終究是因為這傳國玉璽太過重要,他們這些為臣子者,也不好說些什麼,如今見得孫策竟又起雄心,要繼其父之志。只是手頭無兵無錢糧,便就這事兒,提了出來。
其實,這也算是他們的一點點試探吧,若孫策連區區玉璽這般一個死物都不肯捨棄,如此主公,怕也是出去了也闖不出什麼名堂出來,那又何必去冒那個風險,還不如窩在袁術這好好的當他們的將軍呢。
只是孫策,終究是孫策,孫郎之心,又豈會束縛於區區傳國玉璽耶?當下便定下以傳國玉璽為質,向袁術求兵之事兒。
且說孫策這邊商議已定。當下,由孫策入內去見袁術。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然今策已屈身數年之久而不得報,今母舅吳景,又為揚州刺史劉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將被害。策只望明公能借得我雄兵數千,待我渡江去救難省親,去了劉繇,也好為明公再得吳會一地也。”
“伯符孝心,感天動地,吾卻不能誤了你之人倫也,也罷。我便借你精兵三千,你看如何?”
孫策的一番哭訴,也算是袁術報當年汜水關外,十九路諸侯討董之時,不與那孫堅的糧草,而使孫堅大敗,且還失了員大將祖榮這個暗虧吧,聽得孫策一來哭訴,便就答應了孫策給他三千精兵。
只是區區三千精兵,再加上孫策自己手頭上的一點點人馬,撐死也不過五千。這區區人馬,又如何能以成事兒?
好個孫策,好男兒志在四方,皆需能屈能伸,又豈會再乎這點細枝小節,只見得那孫策再起身,咬咬牙再拜於地道:“揚州刺史劉繇,佔據建業之地多年,手下兵多將廣,兼且建業之地牆高水深,區區三千兵馬,怕是不足以成事,更望明公多借我些兵馬,我願以亡父遺下之傳國玉璽以為質,待得驅走那劉繇後,便再換回。”
“傳國玉璽?不想真為汝父所得。”聽得孫策竟然願意以傳國玉璽來做抵壓來換他手上的兵馬,袁術的雙眼處頓時變得賊亮賊亮,內心處,當時就活絡了過來。
………【208 周郎】………
這可是傳國玉璽,其中作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