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援軍(第1/4 頁)
三天後,趙國在邯鄲城外舉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祭祀儀式,祭天,祭祖,祭祀這些年來所有戰死的將士和死在戰爭中的百姓。
將趙國統一中原的事情告訴上天和列祖列宗。
話說那幫儒生是想讓趙括到泰山進行封禪的。
早在趙括還在楚國的時候,這群人就在攛掇泰山封禪,想要藉此提高儒家的話語權。
在趙國,儒家的地位是很尷尬的。
學法能夠做官,學兵家能夠帶兵打仗,學墨家能夠研究打造器械,學醫家能夠給人治病,學農家能夠研究種田……
唯獨儒家……學了之後什麼都做不了,趙國朝廷和各地官府確實有不少儒家出身計程車子,但基本上都是荀子、虞信這種外儒內法的,真正的儒家很少很少。
於是一幫儒生就想辦法從禮法入手,畢竟儒家繼承的就是周禮,自稱是最懂禮法的。
只要趙括聽從他們的,進行泰山封禪。
他們就能夠在朝廷上佔據一席之地,日後不管是封禪、祭祀還是什麼大典,都要交給他們來主持。
有句話說,一等人制定規則,二等人適應規則,三等人執行規則。
百家爭鳴,看似是思想的交鋒,本質上來說,爭的卻是誰來當制定規則的人。
不管是歷史上儒家不遺餘力的勸說秦始皇泰山封禪,還是現在建議趙括進行泰山封禪,都是如此。
泰山封禪,誰都沒有見過。
儒家所說的上古時期七十二王在此封禪,誰也不知道真假。
到時候怎麼來,什麼禮制,什麼步驟,全要聽他們的,連國君也不例外。
不過歷史上儒家雖然好不容易讓秦始皇成功泰山封禪了,但沒幾年,秦王朝沒了……
儒家只能漢朝繼續努力,最終獲得了勝利,當了華夏兩千年多的執棋人,連歷代皇帝,也不得不向他們妥協。
估計孔子活著的時候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一輩子最顯赫的時刻居然是在死後……
不過趙括對泰山封禪不感興趣,耗費時間,浪費錢財不說,和在家門口祭祀也沒啥區別。
至少在家門口祭祀,附近的趙人還能夠參與進來,提高凝聚力。
真以為爬的高老天就會聽見?
就算是真的,那也應該去珠穆朗瑪峰封禪,而不是去泰山。
至於宣揚國力,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遠遠沒有詆報上一場場捷報來的實在。
九月,趙國宣佈大赦天下,除了十惡不赦之人,其餘罪犯全部免罪釋放。
朝廷還命人融六國之兵器,在邯鄲城外鑄造了一具巨大的犁,供過往的行人參觀,以此來彰顯以農為本,休養生息的決心。
六國的公文卷宗也運到邯鄲了,藺相如等人每天都要加班到半夜,核對戶籍,核對田畝,核對賦稅,核對官吏名單……
這還不包括地方上的奏摺,發展規劃,人員考核任命等等。
光是核對六國留下的資料,就讓一幫老頭累個半死,連趙括每天都要加班。
他本來想著統一之後,自己能輕鬆了,把事情全部甩給別人,當個甩手掌櫃,誰曾想,比以前更累了。
秦齊韓魏四國的還好,有完整的戶籍制度,官員考核標準,賦稅收取制度,文字和趙國也大差不差。
只要朝廷核對一遍,地方上再核對一遍,沒有問題就行。
楚國是最坑的,很多城邑被封君掌控,朝廷根本沒有詳細的戶籍資料,很多人口沒有統計到,連帶著導致賦稅制度也出現了問題。
錢沒流到朝廷手中,全流到封君貴族手中了,難怪楚國一直大而不強。
而且楚國的鳥蟲體和趙國的文字也有一定的差異,這讓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