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世界藝術品中的經典。連續的石板圖描繪了亞述國王和軍隊作戰時的宏大場面和國王圍獵時的精彩情景。每幅圖板的內容不同,但都和一個故事主題緊密相連,應是世界上最早的連環畫冊。人們看了整套浮雕圖就如同讀完一個情景交融的戰爭和娛樂故事。浮雕中最為生動的是各種動物形象:騰躍的馬匹栩栩如生、中箭的雄獅垂死掙扎、傷痛的母獅鮮血淋淋。
兩河流域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是滾筒印章圖案。和中華文明的戳壓制圖的印章書法藝術不同,兩河流域文字獨特的泥板載體產生了滾壓制圖的滾筒印章藝術。滾筒印是一種圓柱形的石刻印章,中有一孔用於穿線繩攜帶,因此稱為圓筒形石印。印章主人的名字和藝術圖案不是刻在圓柱的底面,而刻在它的側表面。書吏使用他的滾筒印時,把滾筒印放倒,使圓柱有圖案的側表面和剛寫好的泥板文書的表面接觸,連續滾壓印章就在泥板上產生了連續不斷的文字和藝術圖案。
滾筒印作為古人的信物,最早出現在無文字的原始文化時期,以幾何圖案為多。隨著文字的出現,國王、官吏、祭司和各種各樣的職業人的名字和頭銜被刻在滾筒印上,裝飾圖案也越來越精美。圖案的藝術主題有神話、英雄、國王和魔怪、敵王、雄師、公牛搏鬥、雄師捕殺公牛、國王面見大神、宴樂圖等等各式各樣的生動場面。
由於難以儲存的緣故,古代兩河流域的繪畫作品較為少見。在馬瑞的皇宮中發現了畫有戰爭和神話場面的彩繪壁畫。此外,在阿卡拉夫(Aqalaf)出土了規模較大的加喜特壁畫。亞述的幾個城市也發現過一些由紅,藍,黑,白等色組成的幾何圖案或神話故事的壁畫。
如果沒有文字的記載,音樂將是所有古代藝術中最易消失的一種。不過,從銘文知道古代東方並不缺乏音樂。寺廟裡和宮廷中有許多男女歌手。文獻中發現大量的祭祀儀式用的頌歌詞和輓歌詞,也有愛情歌詞。歌手演唱當然有各種樂器伴奏。文獻提到樂器如大、小豎琴、管笛和各種鼓的名稱的次數很多,奏樂者的形象也在壁畫和浮雕中屢屢出現。墳墓中也時有樂器出土,大多是彈撥的絃樂器。最早的絃樂器為豎琴,兩河流域的豎琴後來在世界上得到廣泛的流傳。最重要的管樂器是蘆葦管或雙管笛子。牛角號主要被用於傳播城邦和軍隊的命令和其他訊號,非娛樂樂器。
八 從蘇美爾城邦興起到巴比倫帝國的消亡(1)
1。 古蘇美爾時期:洪荒前的五帝邦、基什和烏魯克爭奪水源、烏爾的霸權(約前2900—前2300)
從考古證據我們知道兩河流域最南端的蘇美爾城邦埃瑞都在歐貝德文化和烏魯克文化時期(前4300—前3000)曾是一個早期人類居住的中心。然而,因為這一時期的埃瑞都沒有文字,關於它的早期歷史我們瞭解甚少。幸運的是和我國堯、舜、禹等遠古傳說一樣,兩河流域也留下了洪水前遠古朝代各城邦的傳說。列舉從“王權下降自天”到伊辛王朝(公元前1794年)所有稱霸城邦和國王們的《蘇美爾王表》說在遠古洪水前最早的五個城市有八個王共241 200年。這八個王顯然是傳說中的部落聯盟的大酋長了。洪水前獲得王權的五城先後是:埃利都、巴德提比臘(Bad…tibira“銅匠之城”)、拉臘克(Lalak),西帕爾和舒如帕克(Shurrupak)。《王表》記載的歷史第一城埃瑞都的遠古背景被遺址的考古發掘所證實。第二個大城是“銅匠之城”則表明金屬冶鍛工藝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高度。據《王表》,洪水前五城之間的王權轉移的方式是“某城被(神)放棄了,它的王權被帶到另一城”。這種和平獲得王權的方式表明和我國堯、舜、禹依次禪讓一樣,選舉蘇美爾部落聯盟盟主地位的方式是擁戴聖德服眾者為王。蘇美爾史詩記載了在大洪水發生時,王權所在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