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朱祁鎮的帝王之路(第2/3 頁)
被俘也給明朝皇帝帶來了諸多限制。
此後皇帝御駕親征幾乎成為奢望,出宮極為困難,無法直接瞭解民間疾苦,只能依賴外臣或廠衛,導致皇帝與外廷關係緊張,制定的政策也可能不符民情,民怨在明朝中後期愈發積聚,農民起義頻繁。這一系列的變化,如沉重的枷鎖,拖拽著明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深淵。
在南宮朱祁鎮度過了漫長而煎熬的歲月。整整七年,朱祁鎮被困於這狹小的天地,心中的憤懣與不甘日益累積。
還好仍有一些忠心耿耿的舊臣和宮女太監,在暗中關心和照顧著朱祁鎮。他們冒著被發現和懲處的風險,為朱祁鎮傳遞外界的訊息,給他帶來些許溫暖和希望。
景泰八年(1457 年),朱祁鈺病重不能臨朝,朝廷局勢頓時變得微妙而緊張。武清侯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發動“奪門之變”。
此時30歲的朱祁鎮重新登上了那闊別已久的皇位,改元天順。復位後的朱祁鎮,展現出了複雜而令人費解的政治手段。他大規模清洗朝堂。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大軍乘勢直逼北京,當時,于謙任兵部尚書組織北京保衛戰時,石亨、範廣等將領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于謙手中原有京軍約十萬,但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慘重。他迅速從各地調集約二十二萬兵力。
,!
于謙先派小股部隊誘敵深入,將瓦剌大軍引入預設的陷阱。石亨在德勝門英勇作戰,範廣在西直門多次擊退敵軍進攻。于謙又嚴令各城門緊閉,果斷指揮各路明軍分兵合擊,對瓦剌軍實施猛烈打擊,最終成功擊退敵軍。 瓦剌軍進攻失利後,與明朝達成和議,釋放了朱祁鎮。
朱祁鎮復位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謙,于謙這位力挽狂瀾、保衛國家的大功臣含冤而死,實在令人悲憤不已。朱祁鎮還剷除了許多在景泰年間受到重用的重臣。
這些人的離去,導致朝廷的權力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得朝中正義之士寒心,也讓原本清明的政治風氣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明朝的政治生態因此而變得更加複雜和黑暗,官員們人人自危,不敢直言進諫,生怕步了于謙的後塵。
朱祁鎮的復位和他的一系列血腥手段,使得明朝的政治格局陷入了混亂。原本在朱祁鈺統治下相對穩定的局面被打破,權力重新洗牌。製造了一幕幕人間慘劇。一些投機取巧的小人趁機上位,而真正有才能和忠心的大臣卻紛紛遭到迫害。
朱祁鎮復位後,對這二人感恩戴德,給予了他們極大的權力。曹吉祥掌管司禮監,干預朝政;石亨被封為忠國公,手握重兵,在朝中勢力龐大。曹吉祥、石亨等又憑擁立之功亂政,引發“曹石之變”,
曹吉祥和石亨憑藉著皇帝的寵信,開始肆無忌憚地發展自己的勢力。他們廣植黨羽,賣官鬻爵,貪汙受賄,積累了鉅額的財富。石亨的家族成員紛紛加官進爵,佔據要職;曹吉祥的親屬也雞犬升天,仗勢欺人。他們的勢力幾乎遍佈朝堂,達到了隻手遮天的程度。
朱祁鎮逐漸意識到這二人的野心和危害。天順三年(1459 年),石亨因侄子石彪謀反被牽連,獲罪入獄,不久後死於獄中。
石亨倒臺後,曹吉祥愈發不安。天順五年(1461 年)七月,曹吉祥與其侄子曹欽起兵叛亂。朱祁鎮果斷採取行動,迅速調集軍隊平叛。最終,曹欽被殺,曹吉祥被處以磔刑。
“曹石之變”這場權力鬥爭,致使朝政荒廢十餘年,官員腐敗、土地兼併嚴重,加速了明朝統治的動盪。
土木堡之變後來,朝廷在慢慢的建設中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態度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開始大規模修建長城等防禦工事。
對宣府鎮關隘展開了“堵漏”工程,後續的成化、正德、嘉靖等年間,更是不斷修築墩臺、邊牆及壕塹等防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