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追光者追光 > 第118章 永樂大典巨著的誕生與滄桑變遷

第118章 永樂大典巨著的誕生與滄桑變遷(第3/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斬神:開局復活術,我要你站起來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大明抄家王穿到古代後我成了小哥兒不是死遁,我只是衝業績!重生清末之傲視列強!重生大明1635這個流氓太正經,女帝怒罵大奸臣帶著遊戲角色來凹凸世界曹賊:家父曹操,請陛下稱太子顯微鏡下的太平鎮帶空間在荒年亂世,做個悠哉少爺穿書:不當接盤俠,我要自由讓你去挖礦,你卻成了夜之城的王從四合院開始的諸天藏寶異界之婉婉復仇記萌學園的保命日常穿越後只想養活嬌妻葉羅麗:開局截胡白光瑩

權威。對於那些存在爭議的觀點和學說,編纂者們始終秉持著客觀、公正、包容的態度,予以詳盡的記錄和全面的說明。

同時,為了方便後世查閱和使用,大典採用了獨具匠心的編排方式。它以韻目分類為基礎,依照漢字的音韻規律,將各種知識和文獻有條不紊地組織在一起。這種編排方式既體現了中國古代音韻學的高深智慧,又為使用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檢索途徑。

編纂書案前奮筆疾書,每一個字句都傾注著他們的心血與智慧。歷經數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在 1408 年,這部驚世巨著得以圓滿完成。

《永樂大典》修成後,被放置在南京文淵閣的東閣。永樂十九年明成祖移都北京,挑選了一部分藏書帶到新都。

《永樂大典》在正統年間正式被放置在文樓中。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張居正等人負責重錄《永樂大典》的工作,吏部和禮部主持“糊名考試”,選撥出109位善書人,此外還有內府調撥的畫匠、砑光匠、紙匠等,以及惜薪司、光祿寺和翰林院分別負責的木炭、酒飯和“月米”供應等人員參與其中。

《永樂大典》其內容涵蓋了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各個領域,無所不包。從古老的經典哲學著作到民間的實用技藝,從神秘的天文曆法到生動的戲曲故事,從深奧的醫學理論到精妙的工藝技巧,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永樂大典》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毀於火災和戰亂,也有相當一部分被後人以修書之名竊走,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僅存 8000 餘冊。

此後,在晚清列強的侵略和掠奪更是給《永樂大典》帶來了滅頂之災。大量的冊卷被侵略者肆意搶掠,流落在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圖書館和博物館中都有其珍貴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範圍內能夠確認的《永樂大典》僅有 400 餘冊,約佔原書的 4%,而我國現存的《永樂大典》僅有 224 冊。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儘管《永樂大典》遭受了如此嚴重的損失,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永遠不會磨滅。它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座不朽豐碑。

講完了《永樂大典》,我們將目光轉向與它密切相關的兩位人物——解縉和姚廣孝。他們在永樂年間的風雲變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命運的起伏同樣引人深思。

解縉在朝堂上的一些舉措使他漸漸失去朱棣的信任。他點評大臣時毫不遮掩,在朱棣立儲之事上支援立朱高熾為太子,得罪了朱高煦。

朱高煦未被封為太子,抵制就藩雲南,朱棣妥協並答應其諸多逾制請求,解縉勸誡朱棣,卻被朱棣認為是在離間骨肉而開始疏遠他。解縉反對出兵安南,朱棣不悅,後朱高煦藉機誣陷他洩露“禁中語”,朱棣更為生氣,將其貶謫至廣西擔任布政司參議,後又遭李至剛彈劾,改為“安南督餉”。

永樂七年,交趾再次叛亂,解縉曾提出開鑿贛江以縮短南北漕運距離的方案。在朱棣遠征韃靼期間,解縉向監國的朱高熾詳細說明了該方案,被朱高煦誣陷無人臣之禮,朱棣於永樂九年將其下獄。永樂十三年,朱棣看到死囚名單上解縉的名字,說了一句“解縉還在世嗎”,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揣測朱棣的意思,將解縉埋在雪中凍死,享年四十七歲。解縉死後,家產被登記造冊,妻子、兒女及宗族被流放到遼東。朱高熾繼位後,下詔遣返其家人,並贈禮部侍郎,賜諡號“文毅”。

朱元璋將全國權力和財富分給26個兒子們,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封建帝王家的特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小*******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