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恭親王奕?:四朝風雲與鐵帽子王的傳奇(第3/3 頁)
國內局勢動盪。作為重要官員,奕?擔心繼續與列強對抗會加劇國內矛盾和不穩定,威脅統治。他認為和談可爭取緩衝時間,以便集中解決國內問題,維護統治穩定。
對維新派人士的不信任。奕?認為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雖主張變法圖強,但缺乏實際政治經驗和能力,且過於激進、急於求成,可能給國家帶來更大混亂。例如康有為曾提出“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可變矣”,這種激進言論和做法讓奕?對維新派品性和能力產生懷疑。
擔心維新變法會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維新變法必然對現有政治、經濟體制進行改革,會觸動守舊派官員、貴族及地方勢力等既得利益集團。奕?作為清政府內部重要人物,與這些集團有密切聯絡,擔心變法引發強烈反對,導致政治局勢不穩定。
維護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權力。奕?在清政府中擁有較高政治地位和權力,維新變法的推行可能影響其地位和權力。一些維新派人士主張改革政治體制,加強君主立憲,與奕?習慣的封建專制統治模式相沖突,他擔心權力被削弱,因而反對維新變法。
維新變法失敗,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強大,在朝廷中根基深厚、權力龐大,代表封建貴族、大地主等既得利益群體,堅決反對變法觸動其利益。慈禧太后掌握最高權力,能輕易調動軍隊、官僚等力量鎮壓維新變法。如在變法後期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捕殺維新派人士,使變法迅速失敗。
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當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在經濟上對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有一定依賴,缺乏獨立發展能力,導致政治上軟弱,無法與守舊勢力強力對抗。
不敢否定封建主義。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幻想透過和平、合法手段實現自上而下改革,逐步實現君主立憲。經濟上雖要求發展民族資本主義,但未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提倡學習西學卻仍抬出孔子旗幟“託古改制”,反映對封建勢力的妥協。
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維新派雖疾呼救亡圖存,但又幻想西方列強幫助變法維新。而列強希望中國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以繼續掠奪資源財富。
維新派活動侷限於官僚士大夫和知識分子小圈子,脫離人民群眾且害怕甚至仇視人民群眾,使維新變法缺乏廣泛群眾基礎,無法形成強大社會力量支援,未充分考慮守舊勢力反撲,也未制定有效應對策略,面對攻擊時束手無策,無法有效維護變法成果。
奕?對日主和、反對維新是出於多種因素考慮,這些因素反映了他在複雜政治局勢下為維護清政府統治和自身利益所做選擇。但從歷史發展角度看,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程序。
光緒二十四年(1898 年),奕?逝世,享年65歲,諡號為“忠”。
:()歷史追光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