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李長風和王政趕忙勸慰,邊上有衙役跑過來稟告,州府中有事情需要大人處理,催促著趕緊回去。
讓人攙扶著站起身,韓可孤立定在黃靖的新墳前面,恭謹道:&ldo;黃公此番離我遠去,真狠心也。自今而後,生死進退,誰復與可孤共安危者乎?促膝籌策,誰復與可孤共思謀劃者乎?重擔千艱,誰復與可孤共荷肩者乎???????&rdo;
一連貫的相問,卻再也等不來黃靖的回應,曠野無聲,只聞凜風嗚咽。?????
☆、第六十七節
不得不說,朝廷有人好做官,又是在亂世皇家勢微之時,韓可孤的薦疏才報上去沒幾日,王敏之升補尚書中司侍郎的敕旨就被下達了。木已成舟,韓可孤立刻派人將敕書、官印一併給他送了過去,催促他即日到任視事。
訊息傳開,原屬黃靖標下的諸將佐官,大感意外。原本按照老大人的遺示,李長風李大人繼任才是正當,那料想黃大人屍骨未寒,竟就起了變化,眾人如何想得通,齊齊來到仍居此暫行職務的李長風臨時居處,問個清楚,請求他依舊做大家的統領。
之前有黃靖的託付,這幾日有韓可孤的委託,雖然沒有朝廷的任命不算名正言順,但總還是有些理由。如今朝廷下派的正式官員即將走馬上任,李長風再要如眾將所願,便是亟越了。讓大家的一番訴說請求,使得李長風哭笑不得,只能耐心解釋:&ldo;王大人此番是受了朝廷的委派,有皇命加身的,日內就要蒞任視事,諸位自當聽憑安排,豈可任性而為,違了聖決。&rdo;
中軍官陳偉園卻不聽這些道理,仗著與李長風相熟,直言道:&ldo;我等與故黃老大人、李大人朝夕相處,早已情比家人,如今黃大人西去,我等只願聽李大人差遣排程,那個新來的王大人與這裡素不相識,如何能使我們甘心受他轄制,李大人又怎麼忍心把這一乾的家人交到一個不相干的人手中供其役使!&rdo;
說著眾人又齊齊下跪,轟然做求,李長風趕緊逐一回禮相扶,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反覆勸慰,及至到最後,加上一些嚴厲訓誡也無濟於事。
王敏之也是個很講究陰陽五行學理的人,到了澤興府,反覆斟酌過黃道吉日,才擇定時間走馬上任,與下屬的一眾將僚見面,看著堂下兩側坐著的屬下,心中很是洋洋得意。誰知,還沒有享受到一呼百應的美妙感覺,中軍官陳偉園突然站起身來,先是畢恭畢敬地向新大人祝賀升遷之喜,而後話鋒一轉,言道:&ldo;我等已有數日未得糧餉補給,實實飢囧難堪,又是黃老大人久病而故,無處訴求,幸喜今日有了王大人來任,恰是久旱逢了甘露,一應補給便是有了著落,還請王大人早做打算才好!&rdo;
都是久在一個槽子裡吃食的戰友,眾官將哪裡有不明白他此話用意的道理,大家齊聲鼓譟,明面兒上就是向新大人道賀,催糧要餉才是實在,哪裡會顧忌王敏之的臉面問題。
王敏之久在內衙行走,乾的又是文官把戲,到哪裡都是吆五喝六的角色,哪曾遇到過這般場面,頓時就又窘又迫,加上先前只想著新官上任威風,沒預知還能有這麼個大波折,沒有思想準備之下被打得措手不及,頓時嗔目結舌,思慮了半響也沒想出如何答覆。陳偉園等人初次見面也就是要給他一個下馬威,想使之能知難而退,聽他含含糊糊的幾句答非所問也就不再多做糾纏。王敏之腫脹著一張紅臉好容易捱到眾人散去,也不留言,便挾了官印,連夜不知躲到了哪裡,再不見理事。左右現下無大事,眾人圖個眼不見心不煩,也不去理睬找尋。
七日之後,突然從上京道方向竄來一股金兵,得到訊息的韓可孤還來不及反應,便被快馬奔襲了宣城,王敏之自知失威,在職任上無法立足,待回返原職又實在失了顏面,索性便挾著官印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