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3 頁)
房山縣。
蘇陽最近有些愁眉不展。
因為一連等了快小半個月,他都沒有等到衙門的黃冊戶帖。
那個天殺的死胖子,不會真拿了銀子不辦事吧?
沒有黃冊戶帖,就沒辦法找衙門開路引!
難不成真要帶著小媳婦兒躲進山裡去?
蘇陽倒是無所謂,就怕小婉吃不了這份苦。
畢竟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讓她跟著自己躲進深山老林裡面吃苦,總不像那麼回事兒。
朱婉秋見他愁眉不展,頓時握住了蘇陽的手。
“相公,不要憂心!”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相公去哪兒小婉就去哪兒!”
蘇陽聽到這話灑然一笑,將小媳婦兒露在懷裡。
“我是在想你那位大堂兄不像言而無信之人。”
“為何這戶帖直到現在都還沒有送過來?”
朱婉秋一愣,茫然地搖了搖頭,她也很納悶。
以自家王府的能力,隨便給房山縣衙下一道命令,相公就能獲得戶帖黃冊了。
可這都已經過去快小半個月了,卻一直沒有等到戶帖。
那就只能是有人從中作梗,不讓大哥給蘇陽辦戶帖了。
除了自己那位父王,還能有誰?
一想到這兒,朱婉秋也是小臉一苦。
不過正當這個時候,門外卻突然傳來了敲門聲。
等蘇陽開啟門一看,來者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
“敢問老丈是……”
“你就是蘇陽吧?老丈是這東街的坊長黃老三!”
老人和善開口,只是不斷打量著蘇陽。
這小子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的,怎麼會驚動主簿老爺親自給他操辦戶帖黃冊?
難不成這小子是主簿老爺的私生子?
黃老三暗自觀察著蘇陽。
蘇陽一聽到坊長這兩個字,就明白這是上門徵稅了。
大明在地方上推行裡甲制度,不管是在城郊,還是在鄉里。
以十家為單位,十家為一甲,設一個甲首;十甲為一里,設一個里長。
里長任期一年,城內的裡,稱為坊;近郊的裡,稱為廂。
坊長和廂長的職權,與里長相同,還是那老三樣:輪年應役,催辦錢糧,勾攝公事。
其中里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催辦錢糧”!
朝廷想要運轉,也要有大量的錢糧,所以,朝廷對錢糧是極為看重的,稍有遲、欠,可能就會有牢獄之災。
因此,里長想要長久地幹下去,就要在“催辦錢糧”上下功夫。
對於坊長黃老三上門,蘇陽也沒感到意外,算算時間也的確到了該繳納夏稅的時間。
雖然說蘇陽家裡並沒有田地,但是他也必須繳納賦稅。
考慮到並非所有的農民都以耕種為生,朝廷規定田稅的徵收範圍不限於耕地。
海南島上的桑樹、果園、魚塘、林地,甚至棕櫚樹,都被納入徵稅範圍,也算是王者之地的明證。
蘇陽雖然家裡沒田,但是他有人啊!
大明賦稅可簡單分為三類:田賦,人頭稅和徭役。
人頭稅顧名思義,按人頭交稅,有多少個人就交多少份。
而徭役就是出苦力,它才是老百姓最害怕的東西,自帶乾糧去修築河堤、整修道路、給驛館當差等。
沒有工錢不說,還得自備乾糧,乾沒幹,幹得怎麼樣,全憑官員一張嘴。要想早點回家,就得花錢了事。
正所謂閻王好惹,小鬼難纏。
蘇陽準備掏錢了事,先打發走這個黃老三。
不過當他正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