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遷府之議(第2/2 頁)
存在。
只要他肯出面協調,下邳的稅賦就不會出任何問題。
這也是為何劉備剛從陶謙手裡接過徐州,就想把州府治所從郯城縣遷往下邳縣的根本原因了。
因此,就劉備的本心,也是很希望能夠陳登出面,儘量為他說服本地計程車族豪強能多交點稅的,否則今年州府收來的糧食連本部兵馬都養不活,那樂子可就大了。
對於劉備的請求,陳登二話不說,直接一口應允了下來,根本沒提任何條件。
更讓劉備感動的是,陳登不但答應了為劉備去催收下邳的錢糧,還反過來給劉備吃了定心丸。
“明公不必憂慮,下邳士、民皆忠君愛國之輩,必耽誤不了稅賦。下官斗膽在此擔保,今年下邳秋收,至少可向州府輸送三十萬石糧食。但請明公放心,此事如有差池,唯登是問。”
劉備大喜,感動的忍不住走到陳登跟前,握著對方的手:“元龍,這叫我如何感激是好。”
徐州和平時候,官府每年可入七百萬石糧食,但扣除州郡縣鄉亭各級官員的工資,執政的開銷後,真正能夠結餘下來,輸入中央的,其實不過才一百五十萬左右。
以現在徐州的情況,下邳國能供給州府二十萬石糧食,就已經是對他劉備忠心耿耿了。
沒想到陳元龍居然敢打下包票,要供三十萬石給州府,這讓劉備喜出望外。
就只憑這三十萬石糧食,劉備就足以養兵了,這意味著他徐州州牧的位置算是真正坐穩了。
這讓他如何不對陳登感激涕零。
“明公何以言謝,此事本就是下官分內之事,當不得明公如此嘉獎。”
陳登慷慨激昂:“下邳士、民皆視明公如父母,才會如此竭盡全力,報效州府,可見下邳士、民對明公的一片殷殷厚望。”
“前日裡,登曾嚮明公建言,勸說明公可將州府遷往下邳,如此可省去輸送之靡費,又能得下邳士、民死力。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不知明公考慮的如何了?”
陳登固然是徐州的名士,但他更是下邳人,當然更希望劉備能把州治遷往下邳。
畢竟下邳在徐州一直都是千年老二,東海郡才是州府所在,東海的名門大族才是徐州的翹楚。
陳家能和東海郡士族抗衡,完全是因為陳家出了一任名太尉陳球,不但學識淵博,更犧牲在剷除閹宦的第一線上。
在東漢,這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確,這給陳家加了太多的分數。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