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2/4 頁)
吉良義時給予的俸祿,這個規矩自然被帶到越後來。
“錢糧總是好的,但總是不如土地拿到手裡踏實呀!我藤資還是覺得土地知行增封更好一些。”雖然越後其他國人插不上嘴。但還是滿懷期待的看著他。
“土地知行?呵呵!”吉良義時笑了笑,對渡邊高綱吩咐道:“高綱告訴他。我吉良家足輕大將的年俸如何?你的年俸又如何?”
“是!”渡邊高綱一躬身,站起來挺胸抬頭驕傲的說道:“我吉良家足輕大將年俸一百五十貫永樂錢,其中錢糧對半,正常情況是支付八十貫永樂錢,兩百一十石大米,另外還可以獲得四斗食鹽,六石蔬菜,一百五十枚禽蛋以及一石水產,而且我吉良家的武士不用養家臣,不用負擔軍役養兵存糧,生活絕對比三千石知行的豪族過的更自在!”
“永樂錢,糧食,食鹽,蔬菜,禽蛋,水產?這這……都是什麼啊?我從沒聽說過這麼奇怪的俸祿,簡直簡直……”中條藤資張口結舌,下越的國人也愣住,這哪是武家的生活,簡直比守護大名過的還瀟灑,又給錢又給糧還給一堆想都沒想過的東西,仔細算算確實比三千石的豪族過的更好。
“我高綱的年俸是三百貫,每年可以領到一百五十貫永樂錢,四百五十石大米,七斗食鹽,十三石蔬菜,三百枚禽蛋以及三石水產!”
渡邊高綱還是留了一手,因為吉良家正在搞牧場大規模養殖,他家的混小子源五郎頓頓能吃到豬肉,每天還有一碗豬骨湯喝,沒幾個月個頭就躥了一截,當然這是個秘密不能讓這些下越國人知道,在這個時代食肉還是一個禁忌。
“這……實在是太厲害了!如果我們也這樣呢?”大為震驚的下越國人不禁心神搖曳。
下越揚北眾裡滿打滿算石高超過六千石的也就那麼幾家,除去那幾個大號武家之外,絕大部分豪族總石高都在三千石以下,就等於說自己拼死拼活奮鬥幾代人熬出來的一點家底,還不如吉良家一個足輕大將過的好,看他們的樣子也就是十幾年這差距實在太大。
色部勝長的年紀在揚北眾裡算比較老的,年過六旬的老將也不怕別人說他怎麼樣,就厚顏問道:“但是我勝長還是有個問題,沒有土地的話,以後如何保證子孫也能繼承這份年俸?”
他手裡也有七千七百石領地,去掉一堆家臣的知行,手裡的直領也就只有三千八百五十石左右,以目前公六民四的年貢體系所能得到的糧食收益在兩千兩百石上下浮動,他自己家需要豢養三百名常備武裝,外加家臣團需要負擔的五百多名軍役,大概有八、九百人的樣子,戰爭緊急的時候可以視情況另外招募五六百名農兵,加起來也就有一千五百人的樣子。
包括中條藤資、本莊繁長等所有下越國人乃至整個越後,關東也都是如此,這種制度又叫做寄親寄子制度,這個制度是發源自鎌倉幕府時代的郎黨,強大的武家招攬一些血親或非血親的武士納入自己的麾下,兵役虛擬的親子關係中確立主從關係。
經過南北朝、嘉吉之亂、應仁之亂的洗禮。隨著守護大名逐漸向戰國大名轉變。大名領國制不斷變化。各路武家大名為確立穩定的政治體系而建立分國法,同時軍役制度也被進一步確立,於是寄親寄子制度就此建立。
如色部勝長這等下越有力武家,都是擔任城主一職,在他配下領受數百石知行家臣則是寄親,更下一層的地侍只有一二十石知行就是寄子,至於基層的就是農兵,這也是日本戰國典型的軍制。
“我吉良家的武士所領受的年俸是家祿。只要家族有繼承人將代代相傳,無論是親子還是養子都可以,當然前提是遵守我吉良家的法度。”
“原來是這樣啊!”色部勝長皺眉不語,代代相傳這個不出其,但是必須要接受吉良家法度還是有些疑慮,畢竟誰也不知道吉良家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