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 頁)
他們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一部富於傳奇色彩的光輝篇章;而由他們這一代人所共同譜寫的,則是我們民族輝煌燦爛的革命史詩。 父親和聶伯伯,72年的革命戰友,72年的親如兄弟的濃厚友情,此種豪情,此種風采,任你撫古述今,知曉中外,又能找到幾人可以與之相比!
聶伯伯這樣突然地去了,他的老戰友們悲失良友,他的後輩們也痛失尊長!
站在聶伯伯那身著元帥服、威武莊嚴的遺像前,我們深深地鞠躬,以表哀悼之意。
淚水,沖不掉心中的悲傷;時光,磨不去心底銘記的豐碑。
聶伯伯,你永遠活在我們心間!
父親的遺體火化後,部分骨灰撒埋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一棵蒼翠的檜柏樹下。父親平生喜愛松柏,喜其不畏嚴寒,不懼風雨,傲然屹立的英雄般的氣質。柏樹旁立著一塊漢白玉的標石,上面鐫刻著他80歲自題的兩句話:&ldo;喜松柏之氣概,念四化之早成&rdo;。
1995年2月23日,母親張瑞華也離開了我們。母親的骨灰也安葬在這棵檜柏下。兩位老人永遠在一起,讓骨灰回歸大地,滋養青松翠柏,是爸爸媽媽最後的心願和奉獻。
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准,父親的部分骨灰安放到西北戈壁灘上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就是東風基地。對這個基地的建立,父親付出了大量心血,傾注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盛年時,曾數次來這裡指揮飛彈發射。&ldo;文革&rdo;時期,父親由衷感嘆:&ldo;這裡真安靜!&rdo;認為這是個休息的好地方。他喜歡這個地方。他的後半生,一直關注著這裡,我記得基地的同志來北京,有時給他帶來自己生產的茄子、土豆等蔬菜讓他看,他非常高興,說,戈壁灘上能夠生產蔬菜了,戈壁灘變成了綠洲,就能夠留住人了。他坐上輪椅以後,每當聽說基地有什麼事情,比如遭到了自然災害等,他都馬上吩咐秘書打電話詢問,確認沒大礙之後,他才放心。我們從點滴小事上,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父親對東風基地的感情。所以,在和母親商量過後,決定把父親的部分骨灰安放到基地的烈士陵園。
對於當代中國而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中國人在這裡實現了飛天夢,它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和國防科技事業的沉寂與輝煌,它是一片值得中國人永遠自豪和驕傲的科技聖地。
5月28日中午,在一曲悲壯的哀樂聲中,一架擔負特殊使命的專機徐徐降落在茫茫戈壁深處某空軍基地。年邁的母親不能前來,她含著熱淚到西郊機場為我們送行。
艙門開啟,我和丈夫丁衡高,女兒聶菲,以及有關領導及科技人員代表,伴隨哀樂,護送父親的骨灰走下飛機。等進入基地場區,天空突然飄起淅淅瀝瀝的雨點,這讓人們感到驚奇。這裡原本乾旱少雨,平時難得下雨,難道是上天也受到感動,在流淚嗎?
機場離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還有近兩個小時的火車路程。當綴著黑紗的靈車從機場緩緩駛向火車站時,肅立在公路兩旁的空軍基地的官兵,行莊嚴的注目禮。火車靜候在鐵路轉運站上,這輛不知牽引過多少次火箭、衛星,載乘過多少執行發射任務的科技人員的火車,在父親的骨灰到來之際,鳴笛誌哀,悠長的汽笛聲在大漠上空久久迴蕩……
在場區,雨絲綿綿,茫茫戈壁大漠瀰漫著一片無盡的憂傷和悲痛。到達基地後,應廣大官兵的要求,在基地禮堂舉行弔唁活動。額濟納旗蒙族百姓按照民族風俗習慣,向父親獻上全羊、哈達和白酒,以表達最崇敬的追悼和哀思。
29日早晨,在晨曦中,我們把父親的骨灰盒安放進發射基地的烈士陵園。距離他的墓碑不遠處,聳立著他的親筆手跡:&ldo;東風革命烈士紀念碑。&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