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棄扇(第2/7 頁)
和玉溪一帶,有個傳聞,恰逢那一年大旱枯水,撫仙湖原本是雲南境內最深的湖泊,水位也下降了不少。而後有些湖心居住的孩子游泳的時候,在湖邊上發現了幾具屍體,說是屍體其實就已經是白骨了,經過水的浸泡,骨頭已經不是鈣質的,無法浮上水面,而是被浪花給衝到了岸邊,奇怪的是,這些屍體身上還殘留了部分衣物,衣物卻意外的沒有被腐蝕。當局派遣專家瞭解查勘以後,得到一個結論是,這些屍體,年代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時期,因為秦朝時候老百姓的裝束已經以布料為主,而這些屍體上的衣物,卻是類似現在的脫纖麻一類的,所以抗腐性好,而且從服飾上來看,屬於少數民族。
師父接著說,後來當局組織了大量的水下調查,發現湖底有數以千計的死屍,全都出自那個年代,而奇怪的是,這些死屍並非好像那些尋常溺亡的人一樣,會浮到水面,或是掩埋在湖底的泥沙石縫裡,而清一色的是腳陷在泥裡,身體卻因為水壓的關係而直立起來,就好像是有人在水底站立行走一樣。
說實話,長這麼大,雖然沒多少文化,但是也覺得這件事聽起來太過匪夷所思。先不說這些死屍是怎麼站立起來的,單單是為什麼這湖底下有那麼多死人,就算每年都淹死不少人,也絕不至於清一色的都變成這樣才對。師父說,很快當局就封鎖了訊息,於是這件事就被最早期得知的人們,一傳十十傳百,最終變得神乎奇乎,更像是一段傳聞了。直到後來另一個傳聞出來,才佐證了前面的真實性。
說到這裡的時候,師父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啞巴,接著說,後來聽說,那撫仙湖底下,有一個龐大的人工古城,並且在幾次水下探查中,發現了大量的圖騰和青銅器,同樣擁有我們身後這種祭壇,只不過大了幾百倍,甚至還有宮殿類的建築。從市井到宮殿,一應俱全,而那些站立在水底的死屍,則很有可能就是當時隨著這個城市一起被淹沒,沒來得及逃走的人民。
師父說的這些,在我聽來真像是一個神話。儘管我多年來不斷聽說類似亞特蘭蒂斯,或者千島湖水下古城,或者在臺灣和日本之間的與那國島海底古城,但是這次的事情離我這麼近,甚至說我已經身在其中,這不免讓我異常興奮。
於是我問師父,但是這些和那師父的六葉八卦扇,有什麼關係呢?啞巴說,古滇國文明盛極一時,卻在一瞬間消亡。現在的雲南境內,到處都能夠找到當年古滇國的點點痕跡,也出土不少墓穴青銅器等,卻始終沒能找到當年滇王莊蹻創立的都城。
啞巴說,所以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非但那些淹死在湖底的死屍就是我們古滇族的先民外,那個水下古城,就是我們古滇族的古都。啞巴嘆氣說,先民們死在水裡,亡魂被禁錮,千百年不得翻身,是以當年被皇帝一召喚,就以陰兵的方式重新出來,即便是被我師祖用扇子打得魂飛魄散,也好過永遠呆在湖底千年萬年的不得超生。
我問啞巴說,所以你覺得當時湖底那些死屍站起來,並不是偶然,而是因為早年被借了陰兵的關係嗎?啞巴點點頭,卻沒回答。
事實上多年後我曾經試圖瞭解過那個水下古城,發現衣物不腐,是因為湖底沉積的泥沙和石塊富含礦物質,加上水深和水壓,使之與空氣絕緣,達到了防腐的功效,而撫仙湖下的水底城,並非是因為逐年增長的水位而淹沒,而是在那個年代,一場可怕的地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地震,造成了原來撫仙湖的範圍擴大,而古城所在的位置,恰好也是在湖邊,因為地陷的關係,形成一個和撫仙湖相連的堰塞湖,突如其來的災禍,難怪那麼多人都沒能夠逃走,從而長眠撫仙湖底。
啞巴說,他將六葉八卦扇除去天陽咒和地陰咒以及兩個八卦所在的正背兩脊單獨拆下,把裡面的其餘四葉,按照一個半弧形,在他所瞭解到的古城周圍,鑄銅,然後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