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最後鬱承問,他們下一輪大概需要多少錢。
這是比較關鍵也比較敏感的問題,崔書斟酌片刻,道:「我們最新的報價大概是20億左右。」
他說的是估值。比起上一輪整整翻了一倍。
鬱承面色不變,淺笑著道:「我知道了,謝謝您。」
兩人交換名片,又加了微信好友,崔書將他們送到公司門口,兩人又客套地聊了幾句,再由秘書送他們下樓。
上了博源自己的商務車,鬱承問懷歆:「覺得這公司怎麼樣?」
「感覺營銷做的挺好的,產品設計和觀感也不錯。」懷歆不確定地說,「但是這種雙輪驅動的模型,我不知道可不可持續。潛意識裡可能還是覺得它們不太搭。」
鬱承肯定了她的說法:「對,目前的爆品都是營銷端花錢砸出來的。商業模式的合理有效性,仍有待論證。兩個板塊目前看來協同效應不大。」
他稍頓一瞬,勾起嘴角:「還有別的嗎?」
「……」
懷歆感覺自己夢回高中做題的時候,她認真想了一會兒,道:「我覺得它這個門店開得太散了,就……就不知道怎麼形容,但好像是千店千面,每個店的特色和主題都不太一樣。」
鬱承唇畔的笑意加深:「很好。」
他簡單概括:「非標準化,不可複製,在擴張的時候供應鏈會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
確實是那個意思。但是經他提煉過後一切就變得簡單明晰起來,懷歆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很認真地做了筆記。
鬱承又問:「還有什麼嗎?」
懷歆欲哭無淚,坦白道:「我真想不出了。」
他噙著淺笑,也沒刻意為難她,公佈了答案:「太貴了。」
「誒?」
「要價要得太高了。用營收的數大概算一下,不值這個價格。」
「哦哦。」那這意思就是說這專案pass了,懷歆似懂非懂,少頃又吐了下舌頭,苦惱,「但我好像還沒有形成這個概念怎麼辦?」
看過的案例少,很難在聽到數字的時候馬上心裡有估值的一個大概規模。
鬱承寬和地笑笑:「沒事,以後接觸多了就好了。」
懷歆看著他,心裡的弦像被輕輕撥了一下。
——他是個很好的老師,自身專業能力出眾,循循善誘,耐心,溫和,也足夠的寬容。
在這方面,她的確是需要更加仰仗他。
恰逢週五,鬱承道:「也沒剩幾個小時了,你直接回家吧,不用再去公司了。」
他讓司機把懷歆送到她家小區門口,路上的時候懷歆問:「承哥,你們一般週末的時候會有很多工作嗎?」
鬱承道:「平常加班還好,不過我剛來,有很多東西還是得再交接一下。」
言下之意就是這個週末會忙,那她就不打擾了:「哦哦這樣。」
懷歆還想說什麼,手機螢幕卻亮起,一通微信語音電話。她一看署名是「王可翰」,連忙掐斷。
清靜了幾秒,對方又開始像上回一樣瘋狂地轟炸式地打來,懷歆忍住翻白眼的衝動,不停地點選掐斷,在小號找到王可翰的聊天框,發:【學長,我在實習開會,一會兒和你說[可憐]】
旅行回來以後,懷歆又恢復了和他的聯絡,但是沒那麼熱絡了,王可翰肯定是有所察覺,當即發來兩條語音。
懷歆害怕他再窮追不捨地打電話,當即語音轉文字,看看是什麼內容。
可誰知錯手直接點開了語音,王可翰自以為很悅耳的聲音在車廂內清晰響起:「學妹,明晚和我去看電影吧,我——」
懷歆手忙腳亂地關掉。
脊背繃直,腦袋已經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