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文天驕(第1/2 頁)
錢家小姐悽慘而死。
這本就是一樁慘案,聽到錢子遜聲淚俱下的訴說,江湖義士們也有些同情,但倘若只是如此,那也不過就只是同情而已,但當錢子遜拿出了玉墜,說明了另外半邊本已遺失的玉墜是如何失而復得,這事情就不一樣了。
錢子姿若是死在那已經伏誅的採花賊手裡,這玉墜為何會出現在宋家?
錢子遜似乎認定了宋家二爺才是殺害其妹子的真兇?
吳有奎性子直,剛剛以為姓方的他們是來宋家故意找事,看不過去便直接出手了,現在聽了錢子遜的這些話,也覺得這該宋家來解釋解釋了,當即就轉頭看向了宋良溫。
“宋家主,咱相信宋家,但既然出了這檔子事,還得請宋家主解釋一下,這錢家小姐的玉墜,為何會在宋家?”
宋良溫不用多想就猜得到原因。
無非就是他弟粗手粗腳或者說壓根就沒把錢家小姐的生死當成是多大的事。
一條人命而已。
宋家大宅底下埋著的累累白骨,難道還少了?
玉墜掉了就掉了。
根本就不在乎。
誰能想到這塊玉墜剛剛好,就掉在了宋家宅子裡呢?
甚至就算宋良和知道玉墜掉在了宋家宅子裡,恐怕也懶得撿起來,一塊玉墜能引出多大的事兒,而且宋家上下這麼多僕人,天知道會被誰撿走。
有什麼重要?
宋良溫其實也覺得這玉墜乃至於錢家小姐的性命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位方義士。
藏拙混入宋家,裝成個初出茅廬不見經傳的江湖雛兒,原來是伺機而動,在這麼個節骨眼上帶著錢子遜用錢家小姐的死來大做文章。
這姓方的是想要幹什麼?
他莫非是大夏朝廷的人,在幫助那支大焱使團?
但這也未免……太天真了。
些許口誅筆伐,可攔不住宋家的步伐。
何況也未必能坐實。
“錢公子,死者為大,宋某人在此先代表宋家對錢姑娘的不幸表示遺憾與惋惜,香消花殞碎玉難圓,但是宋某人的弟弟雖是一介匹夫並非完人,可作為兄長,我卻難以相信他會做出這種事情。”
“不知錢公子可有其他證據?”
“若只是這一塊玉墜,說句不中聽的話,我們也不知道這玉墜是真是假又從何而來,宋某人與良和畢竟是手足兄弟,不可能因為錢公子闖進宋宅哭喊幾句,我就不信我兄弟的為人了。”
曾經是宋家文天驕的宋良溫,這說話分寸就拿捏得恰到好處。
同情、尊重、手足、證據……
宋良溫都沒有動怒趕人,而是作為宋良和的兄長,站在宋家家主的立場上,表明自己既割捨不下私情,但也不是不認理,只要錢子遜拿出更有說服的證據出來,他不會包庇宋良和。
似乎很公道。
但問題在於,這玉墜就已經是意外得之了,錢子遜手上就只有這一個線索,他還能上哪兒能找到證據呢?
錢子姿在冰冷的河水裡沉淪了數日。
連面目都已經快要辨認不出了,總不可能站出來指認宋良和是殺人兇手。
錢子遜咬牙切齒地說道:“這還要什麼證據?宋良和他早就垂涎我妹子的美色,我妹妹的玉墜又在你宋家,不是宋良和害了我妹子,還能是誰……”
相較於錢子遜的情緒激動,宋家家主就顯得要冷靜許多,也正是這份冷靜,他徐徐而言的一字一句都顯得是那麼沉穩有力,似乎更令人信服。
“錢公子痛失親人的悲痛,宋某人可以理解,但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錢公子這所謂良和垂涎錢姑娘的美色便是動機,未免有些太過於偏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