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是不是誤會了什麼(第2/3 頁)
才一邊說一邊抹眼淚,真是聞者傷心。
鍾陽明卻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想了想,又問道:“我聽說太子派人來抓你的時候,你將所有書稿燒了個乾淨。如果沒有秘密,你為何要這樣做?”
劉敏才無奈地說:“那是一場意外啊。兵部將壞掉的甲冑送到我家來,我還以為有什麼急事,準備連夜趕工將甲冑修好。忙了幾天,我都累得睜不開眼了。
“突然一群人破門而入,將我嚇了一跳,不小心將油燈打翻,將我整整三十六冊的書稿全部燒了大半。他們還誣陷我謀反,說我銷燬證據,老臣冤枉啊。”
鍾陽明:……
這事聽著像是一場誤會,但鍾陽明總覺哪裡不對勁。太子又不是傻子,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不可能弄出這麼大陣仗。
強行陷害一個侍郎謀反,哪怕是太子也要被人非議。
如今朝廷百官太子只是籠絡了七成八成,還有兩成不喜歡他呢。就算是太子的追隨者,看到劉敏才這麼輕易就被構陷謀反也很有可能兔死狐悲,心裡埋下對太子不滿的想法。
一旦有什麼意外發生,這種人倒戈是最快的。
太子這招已經不是自損八百了,分明是給自己劃開大動脈放血。
如果不是確認了書中內容對他有極大影響,太子絕不會做出這種事情。
“劉侍郎,這部《天工格物》全部都是你寫的?有沒有別人參與了編撰?”鍾陽明問道。
劉敏才說:“老臣也不是什麼天才,裡面大部分內容是老臣親身經歷,或者是造訪各行各業的名家打聽得來的。編撰之時,也請過不少人幫手收集材料。要說內容,其中有六成是我親筆所著,剩下的部分有不少是別人供稿,我還沒來得及全部整理完畢。”
“別人都有誰?”鍾陽明問道。
“那可就數不過來了,為了寫好這部匠人之書,我花了多年時間,為我供稿的匠人數以百計,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收到天下各處送來的書稿……”劉敏才說著突然眼睛一亮:“老臣明白了,殿下的意思是,這些人有問題。他們夾帶了不利於太子的私貨,塞進了我的書裡。”
鍾陽明點了點頭,像是這種超大型的書目編撰,光靠一個人肯定是不夠的,劉敏才沒問題,或許就出在其他作者身上。
“劉侍郎你仔細想想,在被構陷前後,你是否走漏了什麼風聲,或者突然收到了新的稿件還沒仔細看?”
這是鍾陽明想到最大的可能,裡面必定收藏了跟太子密切相關的東西,很有可能將他置於死地,所以才會突然做出這種構陷大臣的事情。
鍾陽明現在也明白劉敏才的委屈了,怪只怪他碰巧不小心將書稿給燒了,讓太子誤以為他已經看過書稿,還留了副本,所以才會嚴刑拷打。
但劉敏才哪裡知道貓膩在哪,一個勁地說不知道,就被太子的人認為是受盡酷刑也緊咬牙關,這嫌疑就更大了。
這麼想來,劉敏才確實挺冤的。
劉敏才苦笑道:“我大概知道是哪一份了,有一份書稿是從江南送來的,我還沒來得及細看,只是暫時存放到《天工格物》的書架上。算算時間的話,應該是這份了。可是,我已經不小心燒了啊。”
“寄送的人是誰?”鍾陽明又問。
“具體名字不知道,但我當初委託餘杭商會幫我收集相關的資料,應該就是他們郵寄過來的。”
江南,餘杭商會,鍾陽明估計,這跟江南的天災和人禍密切相關。
“罷了,劉侍郎你在這等著,我將你的家人帶來,然後便離開京城。”
不管是什麼證據,這會兒都燒成灰了,鍾陽明只能讓植物重新長出來,卻沒辦法讓灰燼重新變成紙。
劉敏才問道:“殿下,離開京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