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鯤鵬(第2/4 頁)
《西域番國志》的正式譯名。
一開始西楚並未將之改名,不過最近經鴻臚寺批准,西楚已經將它恢復為《隋書》舊稱,稱作康都。
康都的復興帶動了碎葉城的發展,如今這座李白故里已經恢復了一千多年前的繁華模樣。
當然了,說是繁華,那是中亞級別的繁華,李白對四川愛得深沉,對於出生的碎葉城就沒有多少好感了。
後者比起天府之國實在差得太多。
只是物質條件其實也還好辦,關鍵是碎葉城的交通並不便捷,無海路,也無鐵路可通。
這其實有點像歷史上美英蘇三國領導人第一次會談選擇在伊朗德黑蘭會談一般。
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
空運。
聽起來,大明能夠生產航程上千公里的飛機似乎是天方夜譚一般,但其實也並非完全做不到。
正如之前所說,隨著大明接替美帝舉起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整個世界的科技發展出現了提速。
而戰爭又反過來促進了各國工業水平的提升,歐洲列強目前的科技水平各自提前了5-15年不等。
大明當然也是如此。
大明目前的工業能力已經無限接近於一戰前的歐洲,領先目前獨、英、法等國約25年。
當然,即便是這樣的工業實力,距離製造長途飛行的飛機依然相差很遠。
真正做到能夠進行三千公里以上飛行的飛機,還要等到20世紀20~30年代。
這時候,活塞驅動的螺旋槳飛機效能逐漸接近極致,俯衝時已接近音速。
這種飛機無論是空投手令,還是到處督戰,都非常的好用。
但真要硬說,大明的航天工業距離這類飛機的差距雖然很大,但從時間上來看的話,不過只是不到20年而已。
因為飛機之類的東西不是直線性發展的,而是在某一階段爆發式發展的。
1915年的飛機與1930年的飛機,其差別類似於2005年的板磚手機與2020年的智慧機一般,千差萬別,但說到底只差了15年左右。
最保守的估計,大明靠著彎道超車,這一距離很可能會在10年被抹平。
因為最簡單的道理,即便朱富貴不大包大攬,讓大明航空人受些磨鍊,但終歸,大明的航空工業是不可能走大的彎路的。
而且航空工業最大的制約因素——材料學,對於大明來說反而是最好解決的。
只要朱富貴不要因噎廢食,不要捨不得向幾乎沒有什麼效益的大明本土材料行業和科研院所砸錢,那麼在軍事上多用一些後世的鋼材、鋁合金,甚至是少量特種陶瓷,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事實上,朱富貴也正是一直這麼做的。
雖然說,大明鋼鐵部門每生產一噸鋼鐵,從經濟賬上來說,都是在給朱富貴虧錢,但直至德武十五年年末,大明的鋼鐵年常量也已經從戰前的600萬噸,飆升至目前的3600萬噸了。
如果目光短淺,只想著靠兩界倒爺稱霸全球的話,完全可以砍掉全國的鋼鐵部門,讓所有的鍊鋼工人全部轉型礦工。
因為大明向後世出口鐵礦石,再買入成品鋼,遠遠比自己費時費力鍊鋼來的划算。
但朱富貴可不是傻瓜。
鬱金香詛咒、荷蘭病、南美之殤……
一樁樁資源國身上血淋淋的教訓證明了,不搞強自己的工業,資源來帶的財富不過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罷了。
所以在朱富貴的佈局下,大明實際上是有兩條迥然不同,且並不互相影響的發展路徑的。
一條是腳踏實地的自主化之路,一條則是天馬行空的跳科技之路。
後者的代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