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工廠選址(第1/2 頁)
……
“龍骨”被發現後,放在部落的神廟前供奉了起來,每天都有不少人過來撫摸祈禱。
然而突然某天晚上,它悄無聲息地憑空消失了。
這可是幾百上千斤的土石,說不見就不見,這樣神奇的事件發生在眼皮子低下,令眾人都詫異不已。
在有心人的引導下,無論是殷人還是華工,都在私下傳說,那是神龍下凡來看龍子,看過之後就飛昇迴天上去了。
這麼邏輯自洽的設定,就連李春發和戚文長等人也深信不疑。
這一切的幕後操盤手自然是大明皇帝朱富貴。
他本著崽兒賣爺不心疼的心態,將這具化石捐贈給了首都自然博物館。
作為感謝費,首都自然博物館也將支付愛國華僑朱先生20萬元獎金。
雖然朱富貴知道,這具化石如果以拍賣的形式拍給黑市購買者,價格會高許多。
但那樣處理的話,所需的文明值將是一個恐怖的天文數字。
將化石上交給國營博物館,然後獲得一筆獎金,這樣做,非但不會消耗額外的文明值,甚至比普通的等價貨物更加優惠。
……
博物館那邊確定化石真偽還需要一段時間,有系統的監督,朱富貴也不擔心自己的錢被黑掉。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裡,朱富貴的工作重心還是放在殷人的掃盲工作當中。
說句實話,這項工作並不順利。
殷人在山野間自由散漫慣了,要他們坐下來學習知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華工這邊其實也都是文盲。
不算朱富貴和李春發兩人,一共三十七名華工中,認字的只有五人。
除了戚文長和張長貴是太平軍小軍官出身,其他三人都是掌櫃夥計之類的身份,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
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欠下一大筆錢,不得不遠渡重洋來混一口吃的。
就這麼五個人,已經是朱富貴的文化補習班的主力了。
朱富貴的要求也不高,能認識阿拉伯數字的0-10,會用簡體漢字寫自己的名字,會唱一首,就算脫盲了。
不要覺得這脫盲的要求太低。
要知道二十一世紀的“超級大國”印度,統計國內文盲水平的標準還不如朱富貴這個呢。
即便這樣,印度的文盲率依然高達30左右。
身處十九世紀中下葉,朱富貴覺得自己不能頭鐵去和新中國的掃盲運動比。
能比肩大國印度,已然心滿意足。
……
除了認字之外,漢語口語的傳授也不容易。
在原本的歷史上,殷人的土語最終基本全都滅絕了,每個印第安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朱富貴自然也沒有保護他們傳統文化的心思。
在二十一世紀,即便是在國內,很多地方都在提倡保護方言,保護民族語言。
卻不知道先輩們為了對付這些東西花費了多少心血。
不流血的書同文、車同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好在剛剛經歷過龍骨飛昇事件,殷人們對於學習“祖先的語言”熱情很高。
可華工內部卻產生了分歧。
分歧的內容還是關於方言的,那就是國朝正音之爭。
華工當中,以福建和兩廣人為主。
閩南話、客家話、廣府話,北京官話,這四者都有人支援。
而李老太監則認為,這四個都不可取。
尤其是北京官話,那是韃子話,就算不是韃子話,那也是燕逆的話!
要說選正音,那還得是鳳陽話最正宗。
要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