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韋友歡簡歷 > 第六章 徵邑國(上)

第六章 徵邑國(上)(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三國:人屠現世,請諸位赴死人在萌學園,我改變劇情就變強!十年藏拙,真把我當傀儡昏君啊?紅樓:最強錦衣衛,我只手遮天!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斬神:共生體始祖極品五世子斬神:靠BKing行為覺醒禁墟聊天群:我迪迦當邪神怎麼了?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蝶夢飛花崩三:凹分凹的大晉霸主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襲之路別人在開機甲,你變身奧特曼斬神:我在斬神世界蒼蜣登階!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我,開局帝皇鎧甲,打穿無限如何幫助女主在異世界建立勢力?三國:從篡奪江東基業開始

雖然,這些突然出現的野牛群,改變了華族巡海隊的行程。

但是,對於一個農耕民族來說,為了這群蘊含著巨大能量的“生產力”資源,做出再多改變也是值得的。

古語說“民以食為天”,筆者認為,這句話最初的樣子應該是“天以有食,可御萬物。”

在跡天涯的領導下,以替天行道為己任的華族,所要踐行的天道之一,便是“贈食於萬物,以御之。”

在將一隻野牛馴化成耕牛的完整的流程中,拋開石膚的“老六”抓捕之法不談。只說屯屯的訓養之策的話,可以概括為“三板斧”。

也即是“喂,威,維”三個手段。

第一板斧:喂。

喂不僅僅指的是餵食。而是泛指給野牛提供一切可以滿足其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

包括,但不限於,提供食物以及保護其生命安全不受除人類以外的肉食性動物的侵害等。

第二板斧,威。

顧名思義,就是在野牛面前樹立人類作為牛的主人的威信。

至於那立威之策,經過了一萬年的傳承,早有“執牛耳”和“牽鼻子”兩個成語流傳於華夏的文明之中,這裡筆者不做贅述。

第三板斧:維。

維,即維繫,支援。

用愛去維護人類與野牛之間的羈絆。也就是說,在完成馴化後,要將其視為夥伴。

當然,只有那些可以被馴化的,願意作為農耕文明的一部分而存在的牛,才可以稱之為夥伴。

其它的就只能是食物。

在秦朝之後的幾千年時間裡,耕牛作為夥伴的存在,是被寫在了歷朝歷代的法律之中的。

當然,也不排除在封建統治中,被統治的人民在統治者的眼裡,其身份與牛馬無異的原因。

所以人的命才會與耕牛的命劃上了等號。

統治者們只在乎他們的土地上有無“勞動力”在耕種,不在乎那耕作的是人還是獸。

總而言之吧,這也從側面論證了維繫人類與耕牛之間協作關係的重要性。

“喂”、“威”、“維”,三個字所代表的三板斧,也是第一次將人的意願與天行之道畫上了等號。

從野牛的角度來講,有了人類的干預以後,它們不得不從服從於天生自然之道的法則,轉變為服從以人類的意願去給它們定製的規則,來獲得生存的權利。

換句話說,人開始代替天,去賦予野牛生存的權利。

正是在人類的篩選中,才有了牛、馬、羊、豬、狗、雞,六畜的劃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華夏廣袤的疆域中,那些適宜耕作的土地上,是不允許任何一隻牛,還擁有“野生”的資格的。

那是因為從一萬年前開始,華族便立下了一個宏偉的祖訓:去佔領每一寸適宜耕作的土地,並種上糧食。去馴化遇到的每一隻野牛,一起種地!

經過了幾千年的開墾與征服,華族的後人們,早就實現了老祖們的教誨。

這就是現在的我們,看不到野牛的原因。

這也是我們華夏文明所特有的,包容性的體現。

凡是能順從天道的,都會被我們視為同伴,一起生存。哪怕你是牛、馬、羊、豬、狗、雞,只要你能為人類提供價值,我們就會允許你的生存。

這也是我們華夏文明所特有的,戰鬥性的體現。

凡是忤逆天道的,都會被我們視為敵人,堅決消滅。哪怕你是洪水、猛獸亦或者是什麼神仙、皇帝,只要你阻礙了人類安逸的生存,我們就會將你從我們的土地上驅逐,或者抹殺!

當然,這個所謂的“天道”,大多數文明是無法感悟和了解的。

目錄
殭屍:納妾成道祖,嶽綺羅求放過兩界當倒爺,皇帝找我借錢打仗聯盟之巔峰歸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