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4 頁)
一路沉默行到沉香殿門口,長流忽然轉身取過顧非手中宮燈,仰頭直視他,輕若耳語道:&ldo;本宮方才從&l;海棠池&r;沐浴回來。若是有朝一日,本宮也能賜浴,顧卿可要歡歡喜喜領受才好。&rdo;言罷甩下呆若木雞的顧非逕自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於是我們殿下的霸氣是十分內斂優雅的。某貓認為女強不一定要寫得像個男人。
玉泉的靈感來自華清池。
制服控的各位:首先御前侍衛是清朝特有的。還有就是飛魚服是明朝錦衣衛特有。煙波致慡閣是康師傅家的,某貓甚為嚮往。
元代詩人楊敬德《臨湖亭》:&ldo;魚在山中泳,花從天上開。&rdo;清代吳縣人潘次耕(耒)《遂初堂詩集》卷八《題可帆亭》:&ldo;魚遊天上餐雲影,樹倒波心濯練光。&rdo;
&ldo;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rdo;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罵神
直到除夕夜,慶帝才從&ldo;玉泉行宮&rdo;移駕回宮。長流心中有事,再加上春節過得同往年並無不同,只覺得日子稀里糊塗便過去了好幾日。
大禹習俗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
是以雖然初七嚴格來說仍算過年,但作為春節與上元節的分水嶺,當日卻並非法定國假日,長流日間仍須去陶然閣進學。
太祖皇帝自己肚子裡沒幾滴墨水,因而更加指望自己的子子孫孫都能經綸滿腹,使得大禹江山永固。為了鼓勵讀書,太祖令所有還在上學的皇室子弟在每年正月初七當日帶一盞事先做好的花燈去,讓老師點起來,是為&ldo;開燈&rdo;,喻示新年前途光明。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長流屏退左右,獨自入閣。因長流跟隨波都是女子,教育質量難免不受人重視,所以如今坐鎮陶然閣的飽學鴻儒一個都沒有。今日值班坐堂的只有司徒常勝,都察院給事中,正七品,每年領四十五兩俸銀,吃不飽、餓不死的小嘍囉級別。
這位雖然只是個芝麻官,卻有個聲震朝野的名號‐‐&ldo;罵神。&rdo;
司徒常勝是先帝爺那會兒中的進士。其罵功之深厚,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而成為公認的&ldo;罵神&rdo;。長流十分佩服為這位從沒罵輸過的司徒先生取名字的人,尋思著要不她也把名字改為君常勝得了。
常勝先生作為言官可謂戰績卓著、功勳彪炳:曾只靠雪片一般的奏疏將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共計二十四人,其中有侯爵一人、伯爵兩人,先後全部罵回家吃自己。並曾在一日之內連上三道奏疏,成功彈劾曾經追隨先帝徵戰四方的武國公,又得了個&ldo;司徒三本&rdo;的別號。&ldo;罵神&rdo;之名可謂實至名歸!
但因為此人的罵功殺傷力太大,極其不招人待見,是以雖然&ldo;政績&rdo;卓著,但吏部考核年年只能得&ldo;合格&rdo;二字,在七品這個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幾年。幸虧太祖一早立下了規矩,言官殺不得,一般惹得皇帝不高興了最多廷杖、罰俸、充軍、免職,最厲害的也就是連進士的功名都一併免去,永不錄用。是以他雖得罪人甚眾,卻依舊保有項上人頭。先帝爺在時,他就敢把皇帝老子當自己孫子罵。先帝爺皮糙肉厚,不予計較。而慶帝就難免惱羞成怒廷杖過他,原想讓他老實在家平躺幾日。熟料此人雖然年過半百,卻十分經打,第二天仍舊跟沒事人一樣帶傷繼續上朝,叫人不得不服。
此刻這位頭髮已經半花白的罵神正耷拉著眼皮坐著打盹。他神態安詳,看著就像街上一個賣紅薯的普通老翁,一點瞧不出是大禹大名鼎鼎的第一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