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飛行時代到來(第1/2 頁)
在八年建造計劃頒佈之後無人注意的角落,阿瑟啟動了一項新的政策,就是關於鼓勵民用造船領域技術產業升級的政策。 單論軍用造船領域來說,澳大拉西亞絕對已經來到了世界前列。 但在民用造船領域,澳大拉西亞還比不上部分造船行業歷史悠久的國家。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國家的重心肯定是放在更加重要的軍事領域,民用領域光靠民眾自己的努力,都不可能短時間就趕上那些已經造了幾百年船的國家。 像荷蘭,這個曾經當過歐洲霸主的國家,民用造船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好幾百年前。 但民用造船領域對於國家經濟發展來說也很重要。作為遠距離運輸和行程的主要交通工具,輪船技術的先程序度,對於國家各方面都有著不小的提升。 運輸船可以提升貨物的運載效率、客輪可以提升前往遙遠地區的效率,節省更多的時間。 對於澳大拉西亞這樣疆域遍佈整個大洋洲的國家來說,客輪技術的提升,能夠有效提升國內各地區民眾的通行效率,提高政府對於所有地區的把控度。 其實不只是民用造船行業,阿瑟頒佈過多項政策,鼓勵的行業也有數十種。 對於他們所研發的技術的先程序度,以及對於某個行業的重要性進行嘉獎,獎勵包括資金、土地、勳章和爵位。 在眾多獎勵的刺激之下,相信接下來造船行業的技術也能迎來不小的升級。 這其實也是工業發展所帶來的好處。許多行業目前只需要政府和王室進行鼓勵,就能夠自行蓬勃的發展。 要是20年前的澳大拉西亞,沒有政府的牽頭甚至大量資金的投入,一個行業想要自行發展是很困難的。 目前至少在基礎方面,澳大拉西亞算是完善俱備了。也正因為打下了不小的基礎,王室只需要付出少部分資金,就能夠把控每個行業的技術改革。 頒佈完政策的阿瑟剛準備放鬆放鬆,就立即接收到了來自道格拉斯公司的好訊息。 時隔一年多之後,道格拉斯公司所研發的運輸機dc-1終於也迎來了新的型號,也就是對於第一代運輸機進行改進的dc-2。 dc-2運輸機同樣還是全金屬機身,不過機身被延長了,也從12人座變成了14人座。 動力方面同樣沒有采用噴氣式發動機,畢竟一艘民用飛機如果採用最新科技的話,絕對會被其他國家研究和仿製。 目前的噴氣式發動機太過先進,別的國家沒有研製出來之前還是不要暴露。 不過哪怕只是經過改進的第三代航空發動機,動力還是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這款發動機的名字de-3航空專用發動機,運用這款航空發動機的飛機之前可是軍用飛機。 在民用飛機領域,這款發動機所能提供的動力絕對優秀,不說數一數二,也絕對能夠排名前五。 這架運輸機的雙人制駕駛艙座位沒有被算在總座位中,這也代表著這艘客機可以運輸14名乘客,運輸效率相較於前一代有著不小的提升。 道格拉斯公司所給出的彙報中,dc-2運輸機的最大速度已經接近355公里每小時,理論巡航速度能夠達到265公里每小時,爬升率高達每分鐘415米,實用上升限制接近3855米。 雖然各方面資料相較於前一代提升的不多,但畢竟多加了兩個座位,實際的提升還是很大的。 最主要的改變還是集中在安全方面。dc-2運輸機可以確保在任何一個引擎喪失動力的前提下讓飛機安穩降落,這也是雙引擎飛機相較於單引擎飛機的優點。 對於兩個引擎同時失去動力的結果,嗯,會摔成碎渣。 出成績的可不止道格拉斯公司。 要知道,在運輸機領域,澳大拉西亞可是有著三家企業,分別是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波音公司和皇家飛機制造廠。 之前在dc-1上被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搶了風頭之後,皇家飛機制造廠就一直想著找回面子。 在道格拉斯公司向阿瑟提交匯報沒幾天後,皇家飛機制造廠就立即上報了關於sf-3,也就是大肚子三號運輸機的設計成果。 得益於dc-1的啟發,大肚子三號運輸機也不再堅持半硬殼的